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导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15页
        1.2.2 实践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8-2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0-39页
    2.1 货币政策相关研究综述第20-28页
        2.1.1 国外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建立与发展第20-22页
        2.1.2 国内关于货币政策的研究第22-28页
        2.1.3 简要述评第28页
    2.2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综述第28-36页
        2.2.1 国外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第28-31页
        2.2.2 国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第31-36页
        2.2.3 简要述评第36页
    2.3 本文研究的主题第36-39页
第3章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第39-59页
    3.1 货币政策的内涵第39-40页
    3.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建立与发展第40-55页
        3.2.1 米德冲突第40-42页
        3.2.2 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第42-45页
        3.2.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45-52页
        3.2.4 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第52-54页
        3.2.5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第54-55页
    3.3 开放经济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第55-59页
        3.3.1 DSGE模型简介第56-57页
        3.3.2 DSGE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第57-58页
        3.3.3 DSGE模型的应用第58-59页
第4章 人民币国际化:启动、进展与推进新思路第59-105页
    4.1 人民币国际化的启动第59-73页
        4.1.1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概念第59-61页
        4.1.2 启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第61-73页
    4.2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与波折第73-83页
        4.2.1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诸多进展第73-76页
        4.2.2 当前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出现的波折第76-83页
    4.3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新思路:基于三元目标的SD建模与仿真分析第83-105页
        4.3.1 引子第83-85页
        4.3.2 三元目标的SD建模与仿真分析第85-102页
        4.3.3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02-105页
第5章 引入货币国际化的开放经济下两国DSGE模型构建第105-132页
    5.1 基本假设第105-106页
    5.2 家庭第106-111页
        5.2.1 产品市场第106-107页
        5.2.2 效用函数第107-108页
        5.2.3 最优消费支出的决定第108页
        5.2.4 效用最大化问题的求解第108-110页
        5.2.5 通货膨胀、贸易条件第110-111页
    5.3 厂商第111-116页
        5.3.1 技术第111-112页
        5.3.2 最优定价第112-114页
        5.3.3 边际成本与通货膨胀、产出和技术水平的动态关系第114-116页
    5.4 均衡第116-119页
        5.4.1 产品市场出清第116-117页
        5.4.2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第117-118页
        5.4.3 动态IS方程第118-119页
    5.5 货币的国际化第119-132页
        5.5.1 货币需求第119-123页
        5.5.2 货币国际化指数γ’第123-132页
第6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规则选择的模拟分析第132-179页
    6.1 货币政策规则第132-134页
        6.1.1 利率规则第132-133页
        6.1.2 货币供给规则第133-134页
    6.2 社会福利损失函数第134-135页
    6.3 参数校准第135-141页
        6.3.1 经验数据第135-136页
        6.3.2 模型的参数校准第136-139页
        6.3.3 政策的参数空间第139-141页
    6.4 冲击模拟分析第141-176页
        6.4.1 技术冲击第141-158页
        6.4.2 利率冲击第158-171页
        6.4.3 本国货币冲击第171-176页
    6.5 结论第176-179页
第7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思路第179-188页
    7.1 逐步实现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变第179-184页
        7.1.1 逐步实现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第179-181页
        7.1.2 货币政策其他部分的相应调整第181-184页
    7.2 货币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为主,并加强政策的国际协调第184-188页
        7.2.1 货币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为主要目标,兼顾“溢出效应”第184-185页
        7.2.2 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第185-188页
第8章 结论和展望第188-190页
    8.1 研究结论第188-189页
    8.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89-190页
致谢第190-191页
参考文献第191-198页
附录:DYNARE代码第198-2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管理主义反思
下一篇:中国公债风险的内生性与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