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目的第9页
        1.1.2 尝试创新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15页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概念第15-21页
    2.1 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第15-18页
        2.1.1 美育概念界定第15页
        2.1.2 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及区别第15-17页
        2.1.3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蕴涵第17-18页
    2.2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的特点第18-19页
        2.2.1 情感熏陶性第18页
        2.2.2 主体原则性第18页
        2.2.3 生动趣味性第18页
        2.2.4 持久有效性第18-19页
    2.3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美育的理论依据第19-21页
        2.3.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要求第19-20页
        2.3.2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第20-21页
3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第21-31页
    3.1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定位第21-23页
        3.1.1 美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第21-22页
        3.1.2 美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可忽视的方法和手段第22-23页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第23-27页
        3.2.1 美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未来性价值第23-24页
        3.2.2 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介环节第24-25页
        3.2.3 审美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所需的一项重要思想政治素质第25-26页
        3.2.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向第26-27页
    3.3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第27-31页
        3.3.1 有利于受教育者道德情操的提升第27-28页
        3.3.2 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人格的培养第28页
        3.3.3 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具持久性第28-31页
4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1-35页
    4.1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4.1.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美育观念略有缺失第31页
        4.1.2 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内容相对单调第31-32页
        4.1.3 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形式相对单一第32页
        4.1.4 思想政治教育美育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第32-33页
    4.2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3-35页
        4.2.1 社会因素冲击第33页
        4.2.2 教育改革的影响第33-34页
        4.2.3 教育机制不完善第34页
        4.2.4 相关部门不够重视第34-35页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和促进美育价值实现的路径第35-45页
    5.1 大力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教学第35-36页
        5.1.1 完善美育思想建设第35页
        5.1.2 提高美育师资素质第35-36页
        5.1.3 加强美育制度建设第36页
    5.2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开展渗透式美育第36-41页
        5.2.1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审美素养第36-37页
        5.2.2 丰富美育内容第37-38页
        5.2.3 拓展美育形式第38-39页
        5.2.4 完善美育环境建设第39-41页
    5.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开展审美实践性教育活动第41-45页
        5.3.1 科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内容体系第41-42页
        5.3.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实践活动第42-45页
6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西部13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研究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