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古筝论文

韵由心生—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视阈下的古筝弹奏理念与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11-18页
第一章 “韵”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意涵第18-32页
    第一节 “韵”的语义内涵及在中国艺术中的共通性第18-25页
        一、“韵”的语义内涵第18-19页
        二、“韵”的美学历程及在中国艺术中的共通性第19-25页
    第二节 “韵”的音乐美学意涵与音乐形态特征第25-32页
        一、“韵”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意涵述评第25-26页
        二、现代学者对“韵”的再认识第26-28页
        三、“韵”的音乐形态特征第28-32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古筝艺术美学特征及对“韵”的探索第32-41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古筝艺术美学特征概览第32-39页
        一、中国传统古筝材质、形制、弦制演化进程及美学特征第32-34页
        二、中国传统古筝音律的美学特征第34-35页
        三、中国传统古筝弹奏技艺的美学特征第35-36页
        四、中国传统古筝弹奏形式的美学特征第36-37页
        五、中国传统古筝音乐风格的美学特征第37-38页
        六、宋代以来古筝与民间音乐的深度融合第38-39页
    第二节 现代筝家对筝“韵”的探索第39-41页
        一、古筝弹奏“以韵补声”思想第39页
        二、古筝弹奏“以韵托声”思想第39-40页
        三、琴歌、筝歌弹唱中的“韵”意识第40-41页
第三章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视阈下的古筝弹奏“韵由心生”理念第41-67页
    第一节 古筝弹奏“韵由心生”理念第41-43页
        一、古筝弹奏“韵由心生”理念的提出第41-42页
        二、古筝弹奏“韵由心生”理念的新发展第42-43页
    第二节 “韵由心生”理念对古筝弹奏沉浸体验的关注第43-46页
        一、沉浸体验与“天人合一”美学境界的共性特征第43-44页
        二、古筝弹奏沉浸体验的主要特征和实现路径第44-46页
    第三节 “韵由心生”理念对古筝弹奏技艺的探究第46-67页
        一、“韵由心生”理念对古筝弹奏技艺与“韵”关系的认识第46页
        二、以“腔音”为核心特征的古筝左手弹奏技艺探究第46-58页
        三、以“游”、“圆”为核心特征的“吟”、“揉”弹奏技艺探究第58-60页
        四、以“吟”、“揉”为核心特征的左手复合型弹奏技艺探究第60-67页
第四章“韵由心生”理念在弹唱类筝乐作品中的探究与实践第67-90页
    第一节 “韵由心生”理念在传统曲艺、戏曲作品中的探究与实践——以南路“山东琴书”为例第68-79页
        一、南路“山东琴书”的主要特征及与“山东古筝乐”的关系第68-69页
        二、传统南路“山东琴书”古筝伴奏及筝乐化作品的弹奏规律与实践第69-79页
    第二节 “韵由心生”理念在现代“筝歌”及歌曲筝乐化作品中的探究与实践第79-90页
        一、传统“筝歌”、现代“筝歌”、歌曲筝乐化作品刍议第79-80页
        二、现代“筝歌”及歌曲筝乐化作品的弹奏规律与实践第80-90页
第五章“韵由心生”理念在标题类筝乐作品中的探究与实践第90-128页
    第一节 “韵由心生”理念在“情感”母题筝乐作品中的探究与实践——以《凤求凰》为例第92-100页
        一、《凤求凰》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第92页
        二、《凤求凰》曲式段落与核心音调分析第92-94页
        三、《凤求凰》音乐意象与弹奏实践第94-100页
    第二节 “韵由心生”理念在“自然”母题筝乐作品中的探究与实践——以《渔舟唱晚》为例第100-116页
        一、《渔舟唱晚》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第101页
        二、《渔舟唱晚》曲式段落与核心音调分析第101-103页
        三、《渔舟唱晚》音乐意象与弹奏实践第103-116页
    第三节 “韵由心生”理念对古筝弹奏生命境界的探索——以《铁马吟》为例第116-128页
        一、《铁马吟》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第117页
        二、《铁马吟》曲式段落与核心音调分析第117-121页
        三、《铁马吟》音乐意象与弹奏实践第121-126页
        四、《铁马吟》与古筝弹奏的生命境界第126-128页
结语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5页
附录第135-155页
    附录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古筝乐”主要传承人谱系第135-136页
    附录二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赵家传统古筝技艺”传承人谱系第136-137页
    附录三 山东琴书曲牌[寒口垛]唱腔及古筝伴奏曲谱第137-141页
    附录四 古筝独奏曲《寒口垛》曲谱第141-143页
    附录五 东北民歌《摇篮曲》简谱第143-144页
    附录六“筝歌”《摇篮曲》曲谱第144-145页
    附录七 古筝独奏曲《凤求凰》曲谱第145-149页
    附录八 曹正译订《渔舟唱晚》曲谱第149-150页
    附录九 赵登山改编《渔舟唱晚》曲谱第150-152页
    附录十 古筝独奏曲《铁马吟》曲谱第152-155页
后记第155-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浮世绘艺术语言在中国当代丝网版画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