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一)理论价值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调查问卷法 | 第14页 |
(三)案例研究法 | 第14页 |
五、论文新意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理论解读 | 第16-24页 |
一、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 第16-17页 |
(一)教学 | 第16页 |
(二)信息化教学 | 第16-17页 |
(三)英语信息化教学 | 第17页 |
(四)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 | 第17页 |
二、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构成 | 第17-20页 |
(一)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 第17-18页 |
(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 | 第18页 |
(三)教学方法的信息化 | 第18页 |
(四)教学评价的信息化 | 第18-19页 |
(五)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 第19页 |
(六)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 第19-20页 |
三、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 第20-21页 |
(一)技术性 | 第20页 |
(二)主动性 | 第20页 |
(三)开放性 | 第20-21页 |
四、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一)联结主义理论与英语教学 | 第21-22页 |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化教学 | 第22-24页 |
第二章 D市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24-31页 |
一、D市4所中职学校英语学科学情状态 | 第24-28页 |
(一)调查设计与方法 | 第24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二、D市中职学校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状态 | 第28-31页 |
(一)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基于D市英语课改的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 第31-42页 |
一、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 第31-36页 |
(一)情境教学法 | 第31-33页 |
(二)任务驱动法 | 第33-35页 |
(三)合作探究法 | 第35-36页 |
二、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 第36-39页 |
(一)传统学习方式和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对比 | 第36-38页 |
(二)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类型 | 第38-39页 |
三、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评价 | 第39-42页 |
(一)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 第39-40页 |
(二)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 第40-41页 |
(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42-47页 |
一、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 第42-43页 |
(一)开展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系列培训 | 第42-43页 |
(二)加强“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 第43页 |
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 第43-44页 |
(一)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 第43页 |
(二)培训学生娴熟、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 | 第43页 |
(三)建议学生使用“定制机”作为终端 | 第43-44页 |
三、全力开发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 第44页 |
(一) 形成全市、全省乃至是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 第44页 |
(二) 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学习资源 | 第44页 |
四、全力建设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 | 第44-46页 |
(一)硬件设施要能支撑信息化教学 | 第44-45页 |
(二)软件资源要能支撑信息化教学 | 第45-46页 |
五、增强对信息化教学的规划和管理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