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纠纷引发的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案情简介及相关法律问题 | 第10-17页 |
(一) 基本案情 | 第10-11页 |
(二) 争议焦点及相关法律问题 | 第11-17页 |
1、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效力问题 | 第11-15页 |
2、经济适用房能否转让的法律问题 | 第15-17页 |
二 经济适用房的性质及纠纷形成的法律成因 | 第17-22页 |
(一) 经济适用房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1、适足住房权理论 | 第17页 |
2、国民住房福利理论 | 第17页 |
3、国家干预理论 | 第17-18页 |
(二) 经济适用房的性质 | 第18-20页 |
1、经济适用房与经济适用房买卖 | 第18页 |
2、经济适用房与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的关系 | 第18-19页 |
3、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的差异 | 第19-20页 |
(三) 经济适用房纠纷形成的法律成因 | 第20-22页 |
1、现行法律对经济适用房的定性模糊 | 第20页 |
2、当前针对经济适用房的法律体系不尽完善 | 第20页 |
3、经济适用房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 第20-22页 |
三 住房保障制度的境外经验 | 第22-25页 |
(一) 新加坡的“政府组屋” | 第22页 |
(二) 台湾地区的“国民住宅” | 第22-23页 |
(三) 美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23-24页 |
(四) 日本的公营住宅和共团住宅 | 第24-25页 |
四 化解经济适用房的法律措施 | 第25-32页 |
(一) 立法层面 | 第25-29页 |
1、提高住房保障的立法层级 | 第25页 |
2、推动共有产权制度 | 第25-26页 |
3、明确建造房屋的面积区间 | 第26-27页 |
4、加大转卖征收税费的额度 | 第27页 |
5、政府积极主张法定权利 | 第27-28页 |
6、房屋维护产生费用的承担 | 第28页 |
7、经济适用房的继承制度 | 第28-29页 |
(二) 执法层面 | 第29-30页 |
1、事前审查:准确界定申购对象 | 第29页 |
2、事中监管:设立独立于体制之外的监督员岗位 | 第29-30页 |
3、事后监督:完善退出机制,畅通内循环 | 第30页 |
(三) 司法层面 | 第30-32页 |
1、司法机关制定普遍指导意见并发布权威裁判案例 | 第30-31页 |
2、以规则引领倒逼政府依法行政 | 第31页 |
3、引导公民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纠纷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