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引言 | 第8-13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历史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二) 质性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真耶稣基督教会简史 | 第14-17页 |
(一) 真耶稣基督教发起的背景 | 第14-15页 |
(二) 创始人魏保罗及其创教经历 | 第15-16页 |
(三) 真耶稣基督教会在国内外的传播状况 | 第16-17页 |
四、荥阳真耶稣基督教会的历史脉络 | 第17-21页 |
(一) 田野点概况 | 第17页 |
(二) 荥阳真耶稣基督教的传入 | 第17-18页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发展 | 第18-19页 |
(四) “文化大革命”停滞的十年 | 第19页 |
(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变化 | 第19-21页 |
五、荥阳真耶稣基督宗教的现状 | 第21-36页 |
(一) 信徒构成 | 第21-22页 |
(二) 教会组织 | 第22-23页 |
(三) 宗教皈依 | 第23-30页 |
(四) 宗教奉献和宗教参与 | 第30-31页 |
(五) 宗教活动 | 第31-36页 |
六、荥阳真耶稣基督教的传播发展特点 | 第36-39页 |
(一) 教会传播方式比较单一 | 第36页 |
(二) 中老年妇女信众多 | 第36-37页 |
(三) 信众皈依动机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盲目性,呈世俗化趋向 | 第37页 |
(四) 信徒人数仍在增多,但发展势头减弱 | 第37-39页 |
七、真耶稣基督教的社会功能分析 | 第39-43页 |
(一) 积极功能 | 第39-41页 |
(二) 消极功能 | 第41-43页 |
结语:对真耶稣基督教会的思考——游走在中西方之间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