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材料性能及人行桥梁工程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2-16页 |
| 1.1.1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16页 |
| 1.2 国内外铝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22页 |
| 1.2.1 铝合金材料的国内外研究 | 第16-18页 |
| 1.2.2 铝合金模板的国内外研究 | 第18-20页 |
| 1.2.3 铝合金桥梁的国内外研究 | 第20-22页 |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国产铝合金6061-T6的材料性能 | 第24-45页 |
| 2.1 材料概述 | 第24-26页 |
| 2.2 单向拉伸试验 | 第26-30页 |
| 2.2.1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 2.2.2 试验结果 | 第27-30页 |
| 2.3 解析本构模型 | 第30-39页 |
| 2.3.1 连续式模型 | 第31-34页 |
| 2.3.2 贝尔模型 | 第34-35页 |
| 2.3.3 马佐拉尼模型 | 第35-37页 |
| 2.3.4 各模型拟合结果对比 | 第37-39页 |
| 2.4 试验结果与本构模型对比 | 第39-43页 |
| 2.4.1 有限元模型 | 第39-43页 |
| 2.4.2 本构关系模型比较 | 第4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铝合金承载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 第45-60页 |
| 3.1 铝模板设计 | 第45-46页 |
| 3.2 铝合金模板荷载试验与分析 | 第46-51页 |
| 3.2.1 模板试验加载方案 | 第46-47页 |
| 3.2.2 试验结果 | 第47-49页 |
| 3.2.3 模板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 3.3 铝合金模板有限元分析 | 第51-57页 |
| 3.3.1 有限元本构模型 | 第51-52页 |
| 3.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 3.3.3 求解与分析 | 第53-57页 |
| 3.4 结果对比并修正拟合曲线 | 第57-5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四章 铝合金人行天桥不同工况受力分析 | 第60-76页 |
| 4.1 工程概况 | 第60-61页 |
| 4.2 结构选型 | 第61-64页 |
| 4.3 有限元模型计算 | 第64-66页 |
| 4.3.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64页 |
| 4.3.2 荷载组合 | 第64-66页 |
| 4.4 人行天桥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 4.4.1 刚度验算 | 第66-67页 |
| 4.4.2 强度验算 | 第67-68页 |
| 4.4.3 自振验算 | 第68-70页 |
| 4.5 人行天桥荷载试验 | 第70-74页 |
| 4.5.1 试验方案 | 第70-72页 |
| 4.5.2 强度检测结果 | 第72页 |
| 4.5.3 刚度检测结果 | 第72-73页 |
| 4.5.4 动载试验检测结果 | 第73-74页 |
| 4.6 经济性对比 | 第74-75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铝合金人行天桥节点受力分析 | 第76-85页 |
| 5.1 天桥节点概况 | 第77-79页 |
| 5.2 螺栓受力理论分析 | 第79-81页 |
| 5.3 有限元分析 | 第81-8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过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