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厂论文

汽车覆盖件智能排样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国外排样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一维下料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二维下料问题第14-15页
        1.2.3 三维布局问题第15页
    1.3 国内排样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智能排样问题的研究趋势第16-17页
    1.5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7-20页
        1.5.1 研究目的第17-19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智能排样算法模型建立及算法分析第20-32页
    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引入第20-23页
        2.1.1 连续型Hopfield 神经网络(CHNN)第21-22页
        2.1.2 Hopfield 能量函数及其稳定性分析第22-23页
    2.2 遗传算法的引入第23-28页
        2.2.1 遗传算法的特点第24-25页
        2.2.2 遗传算法在排样问题中的应用第25-28页
    2.3 智能排样的模型和性质第28-31页
        2.3.1 模型简化和优化目标第28-29页
        2.3.2 汽车覆盖件排样的数学模型第29-30页
        2.3.3 排样问题的性质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智能排样系统设计及其模块分析第32-46页
    3.1 排样下料的分析和系统的设计第32-33页
        3.1.1 排样下料分析第32-33页
        3.1.2 系统的设计分析第33页
    3.2 包络矩形法的求取第33-38页
        3.2.1 单个零件的矩形代替第33-34页
        3.2.2 两个零件的矩形代替第34-38页
    3.3 系统模块程序的设计第38-45页
        3.3.1 系统的总体模块结构第38-40页
        3.3.2 智能排样模块第40-43页
        3.3.3 矩形拟和模块中的旋转平移第43-45页
        3.3.4 智能排样结果文件的构建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智能排样系统的开发第46-59页
    4.1 开发工具的选择第46-51页
        4.1.1 程序开发环境的选择第46-47页
        4.1.2 VBA 开发工具第47-51页
    4.2 智能排样系统的结构程序第51-58页
        4.2.1 智能排样系统的功能第51页
        4.2.2 钣金件管理数据库的开发第51-56页
        4.2.3 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第56-58页
        4.2.4 系统的运行环境第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智能排样系统的应用实例第59-61页
    5.1 单种零件排样第59-60页
    5.2 组合零件排样第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鱼腥蓝细菌PCC7120新型第二信使c-di-GMP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用AFLP-SCAR方法标记栽培小麦Brock中抗白粉病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