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族醇论文

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生产丁醇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丁醇的性质及用途第11-12页
        1.2.1 丁醇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1-12页
        1.2.2 丁醇的用途第12页
    1.3 化工合成法生产丁醇第12-15页
        1.3.1 乙醛缩合法第12页
        1.3.2 丙烯羰基合成法第12-15页
            1.3.2.1 DAVY/DOW丙烯铑法低压羰基合成法第13页
            1.3.2.2 三菱化成开发的铑法低压羰基合成法第13-14页
            1.3.2.3 鲁尔Ruhrchemie/Rhone—Poulenc的羰基合成法第14页
            1.3.2.4 BASF低压羰基合成法第14-15页
    1.4 发酵法生产丁醇第15-19页
        1.4.1 发酵法生产丁醇常用的微生物第15-17页
        1.4.2 丙酮-丁醇厌氧梭菌的一般代谢途径及基因工程菌第17-18页
        1.4.3 发酵法生产丁醇常用的碳源第18-19页
    1.5 发酵、分离耦合技术的应用第19-21页
        1.5.1 液—液萃取发酵法在发酵法生产丁醇中的应用第19-20页
        1.5.2 气体蒸发技术在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中的应用第20页
        1.5.3 渗透萃取技术在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中的应用第20-21页
        1.5.4 渗透蒸发技术在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中的应用第21页
    1.6 展望第21页
    1.7 本课题研究计划第21-23页
        1.7.1 本课题的立题根据与研究意义第21-22页
        1.7.2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第22-23页
第二章 丙酮-丁醇厌氧梭菌的生长特性第23-41页
    2.1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1.1 化学试剂第23-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页
        2.1.3 实验菌种第24页
    2.2 分析方法第24-30页
        2.2.1 气相色谱法检测发酵产物方法的建立第24-27页
            2.2.1.1 丙酮的测定第26-27页
            2.2.1.2 丁醇的测定第27页
        2.2.2 乙醇的测定第27页
        2.2.3 发酵过程参数检测方法的确定第27-30页
            2.2.3.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发酵过程参数的方法第27-29页
            2.2.3.2 乙酸和丁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9-30页
    2.3 种子培养厌氧培养条件的探索第30-32页
        2.3.1 直接加热驱氧法第30页
        2.3.2 石蜡油密封加热驱氧法第30-31页
        2.3.3 厌氧培养管加热驱氧法第31页
        2.3.4 厌氧试管加热驱氧氮气冷却法第31-32页
    2.4 种子培养及保藏第32-33页
        2.4.1 种子培养第32页
        2.4.2 菌种保藏条件第32-33页
    2.5 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过程初探第33-37页
        2.5.1 丙酮—丁醇厌氧梭菌的自然发酵第33-36页
            2.5.1.1 丙酮—丁醇厌氧梭菌自然发酵的培养条件第33-34页
            2.5.1.2 丙酮—丁醇厌氧梭菌自然发酵的结果第34-36页
        2.5.2 调控pH值条件下丙酮—丁醇厌氧梭菌的发酵第36-37页
    2.6 菌种对丁醇的耐受性第37页
    2.7 高温发酵丙酮—丁醇厌氧梭菌的初步驯化第37-41页
第三章 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1-51页
    3.1 磷酸盐对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的影响第41页
    3.2 镁盐对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的影响第41-42页
    3.3 不同补糖方式对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的影响第42-43页
    3.4 不同pH值控制方式对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的影响第43页
    3.5 不同碳源对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的影响第43-47页
        3.5.1 以玉米粉为碳源的发酵第44-45页
        3.5.2 以马铃薯泥为碳源的发酵第45-46页
        3.5.3 以红薯泥为碳源的发酵第46-47页
    3.6 不同氮源对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的影响第47-51页
        3.6.1 常用氮源对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的影响第47-49页
        3.6.2 不同廉价氮源对发酵的影响第49-51页
第四章 工业废水在丁醇发酵中的应用第51-63页
    4.1 不同工业废水在摇瓶发酵中的使用第51-52页
        4.1.1 不同工业废水葡萄糖含量及pH值的测定第51-52页
    4.2 玉米黄浆水在丁醇发酵中的应用第52-57页
        4.2.1 葡萄糖培养基发酵情况第52-53页
        4.2.2 添加25%(V/V)的玉米黄浆水的培养基发酵情况第53-54页
        4.2.3 添加50%(V/V)的玉米黄浆水的培养基发酵情况第54-55页
        4.2.4 添加75%(V/V)的玉米黄浆水的培养基发酵情况第55-56页
        4.2.5 全部使用玉米黄浆水的培养基发酵情况第56-57页
    4.3 葡萄糖母液及酵母菌体残渣在丙酮—丁醇厌氧梭菌发酵中的应用第57-63页
        4.3.1 准备实验第58页
        4.3.2 正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第58-63页
第五章 结论第63-65页
第六章 问题及建议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3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73-74页
附件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吡利霉素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7-脱氢胆固醇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