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研究--以五代领导人的探索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7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第11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一、历史与逻辑的方法第12页
        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第12页
        三、文献研究法第12-13页
    第四节 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一、多视角透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传统文化观第13-14页
        二、以中共的指导思想为线索探讨几代领导人的传统文化观第14-15页
        三、研究述评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的逻辑起点——概念界定第17-22页
    第一节 文化的内涵第17-19页
        一、中国社会“文化”内涵的流变第17-18页
        二、文化内涵界定第18-19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观的内涵第19-22页
        一、传统的内涵第19页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第19-20页
        三、中国传统文化观的内涵第20-22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继承、批判和超越第22-31页
    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批判的批判第22-24页
        一、对传统文化的定位——珍贵的遗产第22-23页
        二、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批判继承第23-24页
        三、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第24页
    第二节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第24-25页
        一、对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的定位第25页
        二、严格鉴别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第25页
    第三节 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第25-27页
        一、对传统文化的飞跃性认识第25-26页
        二、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第26-27页
    第四节 对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诉求第27-31页
        一、中国名片——传统文化第27-28页
        二、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第28-31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探索实例——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31-39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实事求是思想的流变第31-33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观的确立、发展、完善第33-37页
        一、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观的确立第33-34页
        二、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观的发展第34-35页
        三、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观的完善第35-37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观的历史逻辑第37-39页
        一、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观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第37-38页
        二、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观的目标指向——反对“抽象”对人的束缚第38页
        三、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观的理论旨趣——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第38-39页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探索实例——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39-46页
    第一节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流变第39-40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40-44页
        一、毛泽东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40-41页
        二、邓小平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41页
        三、江泽民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41-42页
        四、胡锦涛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42-43页
        五、习近平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43-44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民本思想的历史逻辑第44-46页
        一、中国共产党人民本思想的理论根基:历史唯物主义第44页
        二、中国共产党人民本思想的目标指向:价值排序的转向第44-45页
        三、中国共产党人民本思想的理论旨趣:自由王国的建立第45-46页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多维启示第46-52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整体把握第46-47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第47-48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发展的多维动力第48-52页
        一、社会存在发展的必然要求第48-49页
        二、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第49-50页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时代效应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