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安徽省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9-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7页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的思路第17-18页
        1.4.2 研究的方法第18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8-19页
        1.5.1 可能的创新点第18页
        1.5.2 可能的不足点第18-19页
2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9-28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食品安全第19-20页
        2.1.2 食品安全观第20-21页
        2.1.3 食品安全知识第21页
        2.1.4 食品安全态度第21-22页
        2.1.5 食品安全行为第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8页
        2.2.1 人的现代化理论第22-25页
        2.2.2 知识态度行为理论第25-26页
        2.2.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第26-27页
        2.2.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第27页
        2.2.5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第27-28页
3 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现状第28-38页
    3.1 问卷调查研究概况第28-31页
        3.1.1 研究对象第28-29页
        3.1.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第29-30页
        3.1.3 分析方法第30页
        3.1.4 质量控制第30-31页
    3.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第31-38页
        3.2.1 食品安全知识现状第31-32页
        3.2.2 食品安全态度现状第32-35页
        3.2.3 食品安全行为现状第35-37页
        3.2.4 食品安全观现状第37-38页
4 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的影响因素及问卷总体分析第38-47页
    4.1 食品安全知识影响因素分析第38-40页
        4.1.1 食品安全知识的单因素分析第38-39页
        4.1.2 食品安全知识的多因素分析第39-40页
    4.2 食品安全态度影响因素分析第40-41页
        4.2.1 食品安全态度的单因素分析第40-41页
        4.2.2 食品安全态度的多因素分析第41页
    4.3 食品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41-43页
        4.3.1 食品安全行为的单因素分析第41-43页
        4.3.2 食品安全行为的多因素分析第43页
    4.4 问卷总体分析第43-47页
        4.4.1 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第43页
        4.4.2 高低分组与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总分的差异第43-44页
        4.4.3 七个因素与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总分之间的关系第44-47页
5 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47-54页
    5.1 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存在的问题第47-48页
    5.2 改进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教育的对策第48-54页
        5.2.1 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第48-49页
        5.2.2 培养食品安全维权意识第49-50页
        5.2.3 重视食品安全观的影响因素第50-51页
        5.2.4 拓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途径第51-52页
        5.2.5 改正不科学的饮食行为习惯第52页
        5.2.6.注重食品安全知识的规制作用第52-53页
        5.2.7 倡导学校制度支持的行为规范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附录一:安徽省农科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问卷第61-64页
附录二:问卷评分标准第64-65页
附录三:表序第65-66页
附录四:图序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驾驶疲劳生理特征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