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页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19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5.2 可能的不足点 | 第18-19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食品安全 | 第19-20页 |
2.1.2 食品安全观 | 第20-21页 |
2.1.3 食品安全知识 | 第21页 |
2.1.4 食品安全态度 | 第21-22页 |
2.1.5 食品安全行为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2.1 人的现代化理论 | 第22-25页 |
2.2.2 知识态度行为理论 | 第25-26页 |
2.2.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第26-27页 |
2.2.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第27页 |
2.2.5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 第27-28页 |
3 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现状 | 第28-38页 |
3.1 问卷调查研究概况 | 第28-31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8-29页 |
3.1.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29-30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30页 |
3.1.4 质量控制 | 第30-31页 |
3.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第31-38页 |
3.2.1 食品安全知识现状 | 第31-32页 |
3.2.2 食品安全态度现状 | 第32-35页 |
3.2.3 食品安全行为现状 | 第35-37页 |
3.2.4 食品安全观现状 | 第37-38页 |
4 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的影响因素及问卷总体分析 | 第38-47页 |
4.1 食品安全知识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4.1.1 食品安全知识的单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4.1.2 食品安全知识的多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4.2 食品安全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4.2.1 食品安全态度的单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4.2.2 食品安全态度的多因素分析 | 第41页 |
4.3 食品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4.3.1 食品安全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4.3.2 食品安全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 第43页 |
4.4 问卷总体分析 | 第43-47页 |
4.4.1 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4.4.2 高低分组与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总分的差异 | 第43-44页 |
4.4.3 七个因素与知识得分、态度得分、行为得分、总分之间的关系 | 第44-47页 |
5 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47-54页 |
5.1 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5.2 改进农科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观教育的对策 | 第48-54页 |
5.2.1 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 第48-49页 |
5.2.2 培养食品安全维权意识 | 第49-50页 |
5.2.3 重视食品安全观的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5.2.4 拓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途径 | 第51-52页 |
5.2.5 改正不科学的饮食行为习惯 | 第52页 |
5.2.6.注重食品安全知识的规制作用 | 第52-53页 |
5.2.7 倡导学校制度支持的行为规范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一:安徽省农科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问卷 | 第61-64页 |
附录二:问卷评分标准 | 第64-65页 |
附录三:表序 | 第65-66页 |
附录四:图序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