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入侵藻·OH致死阈值及压载水中试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船舶压载水及其带来的危害 | 第10-12页 |
1.1.1 船舶压载水 | 第10页 |
1.1.2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 第10-11页 |
1.1.3 压载水任意排放带来的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 国际立法及公约 | 第12-14页 |
1.3 常用压载水处理方法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高级氧化技术与压载水处理 | 第16-18页 |
1.4.1 高级氧化技术概述 | 第16-17页 |
1.4.2 高级氧化技术在压载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基于强电场放电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原理 | 第19-26页 |
2.1 大气压强电场放电及等离子体源的构建 | 第19-20页 |
2.2 高效生成羟基自由基的途径 | 第20-21页 |
2.3 水中氧活性粒子浓度的测定 | 第21-24页 |
2.3.1 ·OH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2 TRO的检测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OH致死典型入侵藻阈值的确定 | 第26-43页 |
3.1 实验藻种的选取及培养 | 第26-29页 |
3.2 实验系统及流程 | 第29-30页 |
3.3 检测方法 | 第30-33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3.4.1 荧光染色确定致死阈值 | 第33-36页 |
3.4.2 光合潜能确定致死阈值 | 第36-38页 |
3.4.3 叶绿素a含量变化 | 第38-41页 |
3.4.4 阈值的分析讨论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OH致死入侵藻的形态分析 | 第43-48页 |
4.1 · OH处理前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照片 | 第43-44页 |
4.2 ·OH处理甲藻前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照片 | 第44-46页 |
4.3 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压载水处理中试系统实验 | 第48-58页 |
5.1 压载水处理系统工作原理及流程 | 第48-49页 |
5.2 10t/h压载水处理系统主要部件 | 第49-53页 |
5.3 ·OH产生设备参数调节 | 第53-55页 |
5.4 主管路中的TRO分布 | 第55-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