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冷冲压(钣金加工)论文--冷冲压工艺论文

轿车左B柱内上板冲压成形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背景第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板料冲压成形有限元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12-14页
        1.2.1 有限元技术概述第12-13页
        1.2.2 板料成形有限元技术的发展第13页
        1.2.3 板料成形有限元技术的应用第13-14页
    1.3 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成形第14-15页
        1.3.1 汽车覆盖件的结构特征第14页
        1.3.2 汽车覆盖件的质量要求第14-15页
        1.3.3 汽车覆盖件的成形特点第15页
    1.4 板料冲压成形及模具开发第15-17页
        1.4.1 传统板料冲压成形模具开发模式第16页
        1.4.2 现代板料冲压成形模具开发模式第16-17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板料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基本理论第19-33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弹塑性有限元理论第19-22页
        2.2.1 屈服准则第19-21页
        2.2.2 材料的塑性强化和塑性流动第21-22页
    2.3 单元类型第22-23页
    2.4 数值模拟的求解算法第23-24页
    2.5 冲压成形主要缺陷分析第24-26页
        2.5.1 起皱第24-25页
        2.5.2 破裂第25-26页
        2.5.3 回弹第26页
    2.6 模拟结果分析(FLD 成形极限图)第26-28页
    2.7 板料冲压成形数值模拟技术第28-30页
        2.7.1 数值模拟技术在板料冲压过程中的作用第28-29页
        2.7.2 板料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的技术难点第29-30页
        2.7.3 板料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一般过程第30页
    2.8 AUTOFORM 软件简介第30-31页
    2.9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轿车左 B 柱内上板数值模拟分析第33-49页
    3.1 零件的成形性分析第33-35页
        3.1.1 零件模型的导入第34页
        3.1.2 确定生产工序第34页
        3.1.3 后序翻边的设置第34-35页
    3.2 拉延仿真建模第35-39页
        3.2.1 拉深方向的确定第36-37页
        3.2.2 压料面的生成第37-38页
        3.2.3 工艺补充设计第38-39页
    3.3 毛坯的生成第39-41页
    3.4 成形工艺参数设置第41-45页
        3.4.1 压边力设置第41-42页
        3.4.2 定位销设置第42页
        3.4.3 拉延筋设置第42-45页
    3.5 全工序设置第45-46页
    3.6 初步模拟结果分析第46-48页
    3.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成形工艺的优化设计第49-63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坯料形状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第49-50页
    4.3 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及优化第50-57页
        4.3.1 压边力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及其优化第50-53页
        4.3.2 拉延筋的设置及优化第53-55页
        4.3.3 摩擦系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第55-57页
    4.4 多工艺参数的影响及优化第57-59页
    4.5 翻边工序模拟分析第59-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轿车左 B 柱内上板的回弹模拟分析第63-69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各工序回弹模拟分析第63-67页
        5.2.1 拉延工序回弹分析第63-65页
        5.2.2 修边冲孔工序回弹分析第65-66页
        5.2.3 翻边工序回弹分析第66-67页
    5.3 影响回弹的因素第67页
    5.4 最终验证第67-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入侵藻·OH致死阈值及压载水中试系统研究
下一篇:圆弧型风帆的气动优化及双帆干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