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2.1 普通旋压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20页 |
1.2.2 普通旋压进给率的研究 | 第20-21页 |
1.2.3 曲母线件变进给旋压关键技术问题 | 第21-2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22-23页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本文结构框架 | 第2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曲母线件多道次旋压成形仿真模型构建 | 第24-37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弹塑性基本理论 | 第25-27页 |
2.2.1 材料弹塑性行为的描述 | 第25页 |
2.2.2 塑性力学基本法则 | 第25-27页 |
2.3 ANSYS/LS-DYNA显式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验证 | 第30-36页 |
2.4.1 旋压模型关键参数的提取与定义 | 第30页 |
2.4.2 曲母线件仿真基础参数设置 | 第30-34页 |
2.4.3 曲母线件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基于恒弯曲速度的变进给旋压成形机理研究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基于板料金属弯曲变形的变进给加载机理 | 第38-42页 |
3.2.1 金属弯曲变形量与弯曲速度 | 第38-40页 |
3.2.2 基于恒弯曲速度的典型曲母线回转件旋压进给率 | 第40-41页 |
3.2.3 基于恒进给率的典型曲母线回转件旋压弯曲速度 | 第41-42页 |
3.3 板料成形总弯曲量及等效成形角理论推导 | 第42-46页 |
3.3.1 成形总弯曲量 | 第42-45页 |
3.3.2 等效成形角度 | 第45-46页 |
3.4 参数化变进给旋压板料变形机理分析 | 第46-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基于弯曲量分配的曲母线件多道次轨迹规划 | 第51-67页 |
4.1 引言 | 第51-53页 |
4.2 基于弯曲量分配的道次轨迹模拟方案分析及试验设置 | 第53-56页 |
4.2.1 基于弯曲量分配的道次轨迹方案分析 | 第53-55页 |
4.2.2 基于等弯曲量分配的道次轨迹规划实验设置 | 第55-56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65页 |
4.3.1 旋压力分析 | 第56-59页 |
4.3.2 等效应变分析 | 第59-61页 |
4.3.3 三向应变分析 | 第61-62页 |
4.3.4 壁厚分析 | 第62-64页 |
4.3.5 旋压加工效率分析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基于恒弯曲速度的曲母线件参数化变进给旋压方法 | 第67-80页 |
5.1 引言 | 第67-68页 |
5.2 基于恒弯曲速度的曲母线件参数化变进给旋压试验设置 | 第68-70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0-77页 |
5.3.1 旋压力分析 | 第70-72页 |
5.3.2 三向应力分析 | 第72-73页 |
5.3.3 三向应变分析 | 第73-74页 |
5.3.4 壁厚及轮廓分析 | 第74-77页 |
5.4 试验验证 | 第77-79页 |
5.5 结论 | 第79-8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3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