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转基因水稻向不同杂草稻基因漂移的潜在风险及其杂交/回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前言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4页
    1 转基因生物安全第16-17页
    2 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生态风险第17-24页
        2.1 基因漂移与转基因逃逸第17-18页
        2.2 杂交与转基因逃逸第18页
        2.3 转基因逃逸的类型第18-20页
        2.4 转基因逃逸的检测第20页
        2.5 转基因及其对适合度影响的研究第20-24页
    3 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漂移第24-32页
        3.1 栽培稻与野生/杂草近缘种的亲缘关系第24-26页
        3.2 野生稻、杂草稻的研究概况第26-28页
        3.3 转基因水稻向栽培稻、野生稻、杂草稻的基因漂移第28-32页
    4 转基因水稻与栽培稻、野生/杂草近缘种的生态适合度第32-34页
第二章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生态适合度评价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间的基因漂移风险第34-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1.1 试验材料第36页
        1.2 试验方法第36-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2.1 杂交和回交代抗性分离比例第38-40页
        2.2 回交结实率第40-41页
        2.3 杂交和回交代的适合度第41-43页
    3 讨论第43-46页
第三章 导致转基因水稻向不同杂草稻基因漂移率差异的内在因素的研究第46-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4页
        1.1 试验材料第48页
        1.2 试验方法第48-53页
        1.3 数据分析方法第53-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61页
        2.1 转基因水稻Y0003与杂草稻间的亲和性第54-57页
        2.2 异交率第57页
        2.3 生物学特征对异交率的影响第57-59页
        2.4 遗传距离对异交率的影响第59页
        2.5 所有测量参数与异交率的相关性第59-61页
    3 讨论第61-68页
第四章 栽培方式、混种比例及除草剂处理对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适合度的影响第68-106页
    第一节 不同栽培方式、混种比例及除草剂处理在小区条件下对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适合度的影响第68-9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1.1 试验材料第70页
            1.2 试验方法第70-71页
            1.3 数据分析方法第71-7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2-91页
            2.1 杂交F_1与亲本多重比较第72-80页
            2.2 杂交F_1与两亲本各指标的比较第80-84页
            2.3 总适合度第84-85页
            2.4 种子休眠性第85-91页
        3 讨论第91-94页
    第二节 不同栽培方式、混种比例及除草剂处理在大田条件下对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适合度的影响第94-10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5-96页
            1.1 试验材料第95页
            1.2 试验方法第95-96页
            1.3 数据分析方法第9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6-103页
            2.1 栽培方式、混种比例在除草剂处理条件下对转基因水稻Y与GD F_1各指标的影响第96-102页
            2.2 栽培方式及混种比例对两地水稻与GD F_1各指标的影响第102-103页
            2.3 江浦种子休眠性第103页
        3 讨论第103-106页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6页
附录第126-13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梨自交亲和性突变机制及自花结实性种质的创制
下一篇:梨果实内糖的转运及积累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