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关于产业转移方面 | 第10页 |
1.2.2 关于核心城市带动作用方面 | 第10-12页 |
1.2.3 关于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方面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2.2 产业梯度理论 | 第17-20页 |
2.3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0-22页 |
2.4 产业区位理论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3.1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3.2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2.1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现状 | 第27-28页 |
3.2.2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特点 | 第28-29页 |
3.3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3.1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优势 | 第29-30页 |
3.3.2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京津冀产业梯度分析 | 第34-54页 |
4.1 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 第34-43页 |
4.1.1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 第34-37页 |
4.1.2 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 第37-40页 |
4.1.3 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 第40-43页 |
4.2 京津冀三次产业梯度分析 | 第43-45页 |
4.3 京津冀工业各行业产业梯度分析 | 第45-52页 |
4.3.1 产业梯度模型概述 | 第45-46页 |
4.3.2 京津冀工业各行业产业梯度系数实证分析 | 第46-51页 |
4.3.3 京津冀工业产业梯度综合分析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分析 | 第54-68页 |
5.1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54-64页 |
5.1.1 河北省能源结构现状 | 第54-56页 |
5.1.2 河北省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56-64页 |
5.2 工业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差异与环境效应分析 | 第64-66页 |
5.2.1 工业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差异分析 | 第64页 |
5.2.2 工业各行业环境效应分析 | 第64-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选择 | 第68-72页 |
6.1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方向 | 第68-69页 |
6.2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路径 | 第69-70页 |
6.3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 | 第70-7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7章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对策 | 第72-76页 |
7.1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对策 | 第72-74页 |
7.2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