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基于非培养方法的油页岩矿区细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油页岩资源利用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3.1 微生物多样性的分类第13-15页
        1.3.2 微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第15-16页
    1.4 基于非培养方法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第16-24页
        1.4.1 16S rDNA克隆文库的构建第16-17页
        1.4.2 磷脂脂肪酸图谱分析法(PLFA)第17-18页
        1.4.3 Biolog分析法第18-19页
        1.4.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第19-20页
        1.4.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20-21页
        1.4.6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T-RFLP)第21-22页
        1.4.7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第22-23页
        1.4.8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第23页
        1.4.9 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第23-24页
    1.5 本论文目标及设计思路第24-25页
第2章 油页岩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第25-39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2.2.1 研究区概况第25-26页
        2.2.2 样品采集第26页
        2.2.3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6-27页
        2.2.4 油页岩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第27-31页
        2.2.5 DNA质量和产率检测第31-3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2.3.1 油页岩总DNA片段的大小和完整性第32-33页
        2.3.2 油页岩总DNA产率的测定第33-34页
        2.3.3 油页岩总DNA纯度的测定第34-35页
        2.3.4 PCR扩增检测总DNA纯度第35-37页
    2.4 讨论第37-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油页岩矿区16S rDNA文库的构建第39-61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5页
        3.2.1 样品采集第39页
        3.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9-40页
        3.2.3 油页岩矿区总DNA提取第40-41页
        3.2.4 PCR扩增第41页
        3.2.5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第41-42页
        3.2.6 16S rDNA克隆文库构建第42-44页
        3.2.7 16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第44页
        3.2.8 统计分析第44-4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5-57页
        3.3.1 油页岩矿区总DNA的提取第45-46页
        3.3.2 细菌16S rDNA多样性指数第46-48页
        3.3.3 细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第48-57页
    3.4 讨论第57-58页
    3.5 小结第58-61页
第4章 FISH检测油页岩矿区细菌和古细菌第61-85页
    4.1 前言第61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1-70页
        4.2.1 主要实验仪器第61-62页
        4.2.2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第62-63页
        4.2.3 FISH探针和荧光染料的选择第63-66页
        4.2.4 FISH杂交方法的建立及优化第66-68页
        4.2.5 FISH检测油页岩各矿层细菌和古细菌第68-7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0-83页
        4.3.1 FISH杂交方法优化结果第70-76页
        4.3.2 FISH检测各矿区细菌和古细菌第76-83页
    4.4 讨论第83-85页
第5章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法治指标评估体系研究
下一篇:微博政治动员与引导措施论析--以新浪微博杨达才事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