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兽医蠕虫学论文

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M26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2-27页
    第一章 棘球蚴病的研究进展第12-22页
        1 病原学形态第12-13页
        2 生活史第13-14页
        3 种类及基因型第14-15页
        4 流行病学第15-17页
            4.1 中间宿主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第15-17页
            4.2 终末宿主-家畜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第17页
        5 致病作用第17页
        6 诊断CE第17-20页
            6.1 血清测定第18-19页
            6.2 成像第19页
            6.3 放射学第19页
            6.4 超声波第19-20页
            6.5 MRI第20页
        7 治疗第20-21页
            7.1 化学药物治疗第20-21页
            7.2 外科手术管理第21页
        8 防治第21-22页
    第二章 副肌球蛋白在寄生虫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第22-27页
        1 副肌球蛋白的分布与特征第22页
        2 副肌球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第22-23页
        3 副肌球蛋白疫苗研究第23-25页
            3.1 天然蛋白疫苗第23-24页
            3.2 重组蛋白疫苗第24-25页
            3.3 核酸疫苗第25页
        4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第25-27页
第二篇 试验内容第27-62页
    第一章 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M26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第27-37页
        1 材料第27-28页
            1.1 试验材料第27页
            1.2 主要仪器第27-28页
            1.3 主要试剂第28页
            1.4 溶液配制第28页
        2 方法第28-32页
            2.1 构建M26克隆载体第28-29页
            2.2 构建M26表达载体第29-31页
            2.3 pET-30a-M26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小量表达第31页
            2.4 pET-30a-M26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大量表达第31页
            2.5 蛋白质纯化第31-32页
        3 结果第32-35页
            3.1 M26序列合成结果第32页
            3.2 pMD19-T-M26克隆载体测序结果第32-33页
            3.3 pET-30a-M26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第33-34页
            3.4 pET-30a-M26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小量表达第34页
            3.5 pET-30a-M26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大量表达第34-35页
            3.6 pET-30a-M26重组蛋白的纯化第35页
        4 讨论第35-36页
        5 小结第36-37页
    第二章 M26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37-48页
        1 材料第37-38页
            1.1 实验动物第37页
            1.2 实验试剂第37页
            1.3 相关试剂的配置第37-38页
        2 方法第38-40页
            2.1 兔阴性血清的制备第38页
            2.2 M26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第38页
            2.3 M26多抗血清效价检测第38-39页
            2.4 Western blot验证第39页
            2.5 M26多克隆抗体的纯化第39-40页
            2.6 人工模型的建立第40页
            2.7 多克隆抗体检测各个时间点血清中副肌球蛋白第40页
        3 结果第40-45页
            3.1 M26多抗血清效价的测定第40-41页
            3.2 重组蛋白M26制备的多抗血清Western blot验证第41页
            3.3 M26多隆抗体的纯化第41-42页
            3.4 M26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第42页
            3.5 人工模型的建立第42-44页
            3.6 多克隆抗体检测各个时间点血清中副肌球蛋白第44-45页
        4 讨论第45-46页
        5 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M26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第48-62页
        1 材料第48-49页
            1.1 试验材料第48页
            1.2 试验仪器与耗材第48-49页
            1.3 试验试剂第49页
            1.4 相关试剂的配置第49页
        2 方法第49-52页
            2.1 动物免疫第49页
            2.2 骨髓瘤细胞的饲养第49-50页
            2.3 免疫后小鼠脾细胞的制备第50页
            2.4 细胞融合第50-51页
            2.5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第一次筛选第51页
            2.6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第二次筛选第51页
            2.7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类鉴定第51-52页
            2.8 阳性杂交瘤细胞检测各个时间点血清中副肌球蛋白第52页
        3 结果第52-60页
            3.1 小鼠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测定第52-53页
            3.2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第一次筛选第53-56页
            3.3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第二次筛选第56页
            3.4 阳性杂交瘤细胞亚型分析第56-57页
            3.5 阳性杂交瘤细胞检测各个时间点血清中副肌球蛋白第57-60页
        4 讨论第60-61页
        5 小结第61-62页
全文结论第62-63页
创新点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73页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布鲁氏菌分泌蛋白VceA和VceC对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srtA的Lm细胞壁差异蛋白的筛选及lmo2714基因缺失株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