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来源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 | 第14-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1.布鲁氏菌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1 布鲁氏菌病的现状 | 第17页 |
1.2 布鲁氏菌的分类 | 第17页 |
1.3 四型分泌系统及效应分子 | 第17-19页 |
2 布鲁氏菌与细胞自噬 | 第19-21页 |
2.1 细胞自噬的概念 | 第19页 |
2.2 细胞自噬的分类及发生 | 第19-20页 |
2.3 自噬相关分子 | 第20页 |
2.4 布鲁氏菌与细胞自噬的关系 | 第20-21页 |
3.布鲁氏菌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 | 第21-24页 |
3.1 细胞凋亡的概念 | 第21页 |
3.2 细胞凋亡的途径 | 第21-22页 |
3.3 细胞凋亡相关分子 | 第22-23页 |
3.4 布鲁氏菌与细胞凋亡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82页 |
实验一 布鲁氏菌VceA和VceC缺失株的构建和生长特征分析 | 第24-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1.1 菌株与质粒 | 第2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1.3 仪器 | 第25页 |
1.4 引物合成 | 第25-26页 |
1.5 布鲁氏菌的培养及鉴定 | 第26页 |
1.6 布鲁氏菌ΔVceC的构建及ΔVceA的鉴定 | 第26-29页 |
1.7 牛种布鲁氏菌 ΔVceA和ΔVceC生长特性检测 | 第29页 |
1.8 HPT-8 细胞的培养,侵染及CFU计数 | 第29-31页 |
1.9 布鲁氏菌ΔVceA ,ΔVceC及亲本株侵染HPT-8细胞后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31-32页 |
2 结果 | 第32-38页 |
2.1 布鲁氏菌的鉴定 | 第32页 |
2.2 布鲁氏菌ΔVceC缺失株的构建 | 第32-37页 |
2.3 布鲁氏菌ΔVceA和ΔVceC及其亲本株S2308生长特性检测 | 第37页 |
2.4 牛布鲁氏菌ΔVceA和ΔVceC侵染HPT-8细胞和感染小鼠后的CFU计数 | 第37-38页 |
2.5 VceA和VceC缺失株对HPT-8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实验二 布鲁氏菌分泌蛋白VceA和VceC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功能分析 | 第40-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6页 |
1.1 菌株、细胞和质粒 | 第4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1.3 仪器 | 第41页 |
1.4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42页 |
1.5 VceA和VceC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2-43页 |
1.6 VceA和VceC蛋白的纯化及浓度测定 | 第43-45页 |
1.7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免疫原性 | 第45页 |
1.8 VceA和VceC基因及其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页 |
1.9 VceA和VceC重组蛋白对HPT-8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第45-46页 |
2 结果 | 第46-53页 |
2.1 VceA和VceC基因的扩增及连接T载体 | 第46-47页 |
2.2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47-48页 |
2.4 VceA和VceC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48-49页 |
2.5 VceA和VceC蛋白理化性质 | 第49-52页 |
2.6 VceA和VceC蛋白对HPT-8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实验三 布鲁氏菌VceA和VceC缺失株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 第55-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61页 |
1.1 细胞,细菌和小鼠 | 第56页 |
1.2 试剂 | 第56页 |
1.3 仪器 | 第56页 |
1.4 自噬相关基因的qRT-PCR检测mRNA的表达量 | 第56-58页 |
1.5 Western blot检测p62蛋白的表达量 | 第58-59页 |
1.6 激光共聚焦检测p62的共定位情况 | 第59-60页 |
1.7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HPT-8细胞自噬体的情况 | 第60页 |
1.8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子宫p62蛋白表达 | 第60-61页 |
2 结果 | 第61-68页 |
2.1 Q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 | 第61-65页 |
2.2 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p62蛋白的表达量 | 第65-66页 |
2.3 激光共聚焦检测HPT-8细胞上p62蛋白的定位情况 | 第66-67页 |
2.4 透射电镜检测HPT-8细胞自噬体的情况 | 第67页 |
2.5 感染小母鼠子宫p62蛋白免疫组化 | 第67-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实验四 布鲁氏菌VceA和VceC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70-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1.1 细胞与细菌 | 第71页 |
1.2 试剂 | 第71页 |
1.3 仪器 | 第71页 |
1.4 q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Bcl-2的mRNA的表达量 | 第71-72页 |
1.5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量 | 第72页 |
1.6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 第72页 |
1.7 激光共聚焦共定位细胞内的Cyt-C | 第72-73页 |
1.8 小鼠子宫免疫组化检测Cyt-C释放量 | 第73页 |
2 结果 | 第73-79页 |
2.1 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Bcl-2的mRNA表达量 | 第73-76页 |
2.2 凋亡蛋白Caspase-3和Bcl-2的表达量 | 第76页 |
2.3 细胞流式测定细胞的凋亡率 | 第76-78页 |
2.4 激光共聚焦定位Cyt-C | 第78-79页 |
2.5 小鼠子宫Cyt-C免疫组化 | 第79页 |
3 讨论 | 第79-82页 |
全文结论 | 第82-83页 |
创新点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92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