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感染细胞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及高温传代致弱疫苗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4页
    1.1 伪狂犬病毒的研究概况第14-23页
        1.1.1 PRV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第14页
        1.1.2 PRV基因组结构第14-16页
        1.1.3 PRV主要结构蛋白第16-17页
        1.1.4 PRV的复制周期第17-23页
    1.2 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疫苗防控第23-26页
        1.2.1 PRV的宿主第23页
        1.2.2 PRV的传播途径第23页
        1.2.3 PR主要临床症状第23-24页
        1.2.4 PR的流行现状第24-25页
        1.2.5 PR的诊断方法第25-26页
        1.2.6 PRV疫苗及防控第26页
    1.3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在病毒学中的应用第26-32页
        1.3.1 蛋白质组的概念第26-27页
        1.3.2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类第27-28页
        1.3.3 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第28-29页
        1.3.4 常用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第29-3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基于iTRAQ技术的伪狂犬病毒感染PK-15 细胞差异蛋白质鉴定及筛选第34-50页
    2.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2.1.1 病毒与细胞第34页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第34-35页
        2.1.3 主要溶液与配置:第35页
        2.1.4 主要仪器第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40页
        2.2.1 病毒复制周期检测第35-36页
        2.2.2 PRV感染与检测第36页
        2.2.3 蛋白质组学样品制备第36-37页
        2.2.4 蛋白酶解及肽段定量第37-38页
        2.2.5 iTRAQ肽段标记第38页
        2.2.6 SCX分级第38-39页
        2.2.7 高效液相色谱联合串联质谱检测(LC-MS/MS)第39页
        2.2.8 质谱数据分析第39-40页
        2.2.9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第40页
    2.3 实验结果第40-47页
        2.3.1 PRV感染细胞后病毒增殖检测第40-41页
        2.3.2 SDS-PAGE预实验第41-42页
        2.3.3 蛋白质组数据分析第42页
        2.3.4 差异表达蛋白GO功能注释分析第42-45页
        2.3.5 差异表达蛋白参与的通路分析第45页
        2.3.6 差异表达蛋白的STRING分析第45-47页
        2.3.7 差异表达蛋白数据验证第47页
    2.4 讨论第47-50页
第三章 PRV高温传代gE缺失株的制备第50-62页
    3.1 实验材料第50-51页
        3.1.1 病毒与细胞第50页
        3.1.2 主要试剂第50-51页
    3.2 实验方法第51-56页
        3.2.1 PRV JS-2012 的TCID50测定第51页
        3.2.2 PRV病毒传代培养第51页
        3.2.3 传代病毒的蚀斑纯化第51-52页
        3.2.4 PRV JS2012F120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52-53页
        3.2.5 PRV JS2012F120病毒基因缺失分析第53-55页
        3.2.6 统计学分析第55-56页
    3.3 实验结果第56-59页
        3.3.1 JS2012F120生长曲线测定第56页
        3.3.2 JS2012F120的蚀斑特性第56-57页
        3.3.3 JS2012F120的CPE特性第57页
        3.3.4 JS2012F120主要基因变异分析第57页
        3.3.5 JS2012F120 gE基因缺失鉴定及序列分析第57-59页
        3.3.6 JS2012F120 gE蛋白表达鉴定第59页
    3.4 讨论第59-62页
第四章 gE缺失毒株JS2012F120的安全性评价及免疫效力评价第62-70页
    4.1 实验材料第62页
        4.1.1 病毒第62页
        4.1.2 主要试剂第62页
    4.2 实验方法第62-64页
        4.2.1 高温传代不同代次病毒对仔猪的安全性评价第62-63页
        4.2.2 PRV JS2012F120病毒对仔猪的免疫保护力评价第63页
        4.2.3 抗体水平测定第63页
        4.2.4 统计学分析第63-64页
    4.3 实验结果第64-67页
        4.3.1 不同代次病毒对仔猪的安全性实验第64页
        4.3.2 高温传代致弱毒株PRV JS2012F120免疫效力评价第64-67页
    4.4 讨论第67-70页
全文总结第70-72页
本研究创新点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8页
附录第88-96页
致谢第96-98页
作者简介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立克病毒感染后鸡脾脏转录组学及miR-M4-5p调控马立克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棉酚诱导山羊精原干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