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论文

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感染GF-1和SSN-1细胞的microRNA组与转录组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语表 (Abbreviation)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3页
    1.1 NNV的研究历史第16-17页
    1.2 NNV的命名、分类和分布第17-23页
    1.3 NNV的基因组结构特征第23-25页
    1.4 NNV编码的蛋白与主要功能第25-26页
        1.4.1 RNA聚合酶第25页
        1.4.2 B1蛋白第25页
        1.4.3 B2蛋白第25-26页
        1.4.4 衣壳蛋白第26页
    1.5 NNV的检测、流行病学和感染模式的建立第26-28页
    1.6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水产动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第28-32页
        1.6.1 转录组测序技术第28-29页
        1.6.2 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第29-32页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2-33页
第二章 RGNNV感染GF-1 细胞的microRNA表达谱研究第33-6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4-45页
        2.1.1 病毒与细胞第34页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4页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4-35页
        2.1.4 GF-1 细胞的培养第35页
        2.1.5 细胞样品的收集第35-36页
        2.1.6 总RNA提取第36页
        2.1.7 总RNA样品质量检测第36页
        2.1.8 solexa高通量测序第36-38页
        2.1.9 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8-40页
        2.1.10 qRT-PCR验证差异表达miRNA第40-42页
        2.1.11 RT-PCR和qRT-PCR检测novel miRNA第42页
        2.1.12 miRNA mimic转染第42-43页
        2.1.13 病毒基因的qRT-PCR检测第43-44页
        2.1.14 病毒基因的Western blot检测第44页
        2.1.15 统计学方法第44-4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5-57页
        2.2.1 RNA样品的提取和质量鉴定第45-46页
        2.2.2 测序质量分析与产量统计第46页
        2.2.3 小RNA长度分布第46-47页
        2.2.4 小RNA分类统计第47页
        2.2.5 与斑马鱼基因组比对结果第47-48页
        2.2.6 已知miRNA的鉴定和新miRNA的预测第48-49页
        2.2.7 miRNA家族分析第49页
        2.2.8 miRNA表达量分析第49-50页
        2.2.9 miRNA差异表达分析第50-51页
        2.2.10 RT-PCR和qRT-PCR验证测序结果第51-52页
        2.2.11 miRNA靶基因预测及注释第52-53页
        2.2.12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GO及KEGG富集分析第53-55页
        2.2.13 参与宿主免疫调控的miRNA潜在靶基因分析第55页
        2.2.14 转染miRNA mimic对RGNNV复制影响的初步研究第55-57页
    2.3 讨论第57-60页
    2.4 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RGNNV感染GF-1 细胞的转录组研究第61-8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1-68页
        3.1.1 病毒与细胞第61页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61页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61-62页
        3.1.4 GF-1 细胞的培养第62页
        3.1.5 细胞样品的收集第62页
        3.1.6 总RNA提取第62页
        3.1.7 总RNA样品质量检测第62页
        3.1.8 solexa高通量测序第62-63页
        3.1.9 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3-67页
        3.1.10 Caspase-3,-8,-9 活性检测第67-68页
        3.1.11 统计学方法第6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8-81页
        3.2.1 RNA样品质量检测第68页
        3.2.2 测序产量统计与质量分析第68页
        3.2.3 转录组测序文库质量评估第68-70页
        3.2.4 De novo序列组装结果第70-72页
        3.2.5 Unigene功能注释第72-75页
        3.2.6 Unigene表达量分析第75页
        3.2.7 差异表达基因 (DEG) 筛选第75页
        3.2.8 差异表达基因 (DEG) 功能注释第75-79页
        3.2.9 凋亡通路相关的unigene分析以及qRT-PCR验证第79-80页
        3.2.10 Caspase-3,-8,-9 活性检测第80-81页
    3.3 讨论第81-83页
    3.4 小结第83-84页
第四章 RGNNV感染SSN-1 细胞的转录组研究第84-10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84-90页
        4.1.1 病毒与细胞第84页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84页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84-85页
        4.1.4 SSN-1 细胞的培养第85页
        4.1.5 细胞样品的收集第85页
        4.1.6 总RNA提取第85页
        4.1.7 总RNA样品质量检测第85页
        4.1.8 solexa高通量测序第85-86页
        4.1.9 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第86-87页
        4.1.10 SSN-EndoG序列特征和进化分析第87-88页
        4.1.11 SSN-EndoG的克隆、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转染第88-89页
        4.1.12 RGNNV感染或过表达EndoG诱导SSN-1 细胞凋亡的观察第89页
        4.1.13 免疫荧光检测EndoG在SSN-1 细胞中的表达第89-90页
        4.1.14 统计学方法第9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90-105页
        4.2.1 RNA样品质量检测第90-91页
        4.2.2 测序产量统计与质量分析第91页
        4.2.3 De novo序列组装结果第91-93页
        4.2.4 Unigene功能注释第93-95页
        4.2.5 差异表达基因 (DEG) 筛选第95-96页
        4.2.6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类第96页
        4.2.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第96-98页
        4.2.8 与凋亡通路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qRT-PCR验证第98-100页
        4.2.9 SSN-EndoG的序列分析第100页
        4.2.10 RGNNV感染或过表达EndoG可以诱导SSN-1 细胞的凋亡第100-104页
        4.2.11 RGNNV感染可以诱导SSN-1 细胞中EndoG的大量表达第104-105页
    4.3 讨论第105-106页
    4.4 小结第106-108页
第五章 RGNNV感染GF-1 和SSN-1 细胞的转录组比较研究第108-12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08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108-115页
        5.2.1 GF-1 和SSN-1 细胞转录组测序组装结果比较第108-109页
        5.2.2 GF-1 和SSN-1 细胞转录组unigene注释及功能富集比较第109-110页
        5.2.3 RGNNV感染前后GF-1 和SSN-1 细胞的DEG比较第110-114页
        5.2.4 RGNNV感染GF-1 和SSN-1 细胞凋亡途径相关的unigene比较第114-115页
    5.3 讨论第115-119页
        5.3.1 斜带石斑鱼GF-1 细胞和纹月鳢SSN-1 细胞unigene的同源物种分析第115-116页
        5.3.2 已有 NNV 感染相关的转录组测序比较第116-118页
        5.3.3 RGNNV诱导GF-1 和SSN-1 细胞凋亡途径的比较第118-119页
    5.4 小结第119-122页
第六章 鳜脑细胞CPB及鳜对RGNNV敏感性的研究第122-134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22-126页
        6.1.1 实验材料第122页
        6.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122页
        6.1.3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122-123页
        6.1.4 CPB细胞的培养第123页
        6.1.5 RGNNV的分离第123页
        6.1.6 RT-PCR检测RGNNV第123-124页
        6.1.7 RGNNV感染CPB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RT-PCR验证第124页
        6.1.8 qRT-PCR检测RGNNV在CPB细胞上的增殖第124页
        6.1.9 RGNNV诱导CPB细胞凋亡的检测第124-125页
        6.1.10 眼球注射检测鳜对RGNNV的敏感性第125-126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26-131页
        6.2.1 石斑鱼病料RGNNV检测第126-127页
        6.2.2 CPB细胞对RGNNV敏感第127-129页
        6.2.3 RGNNV感染可以诱导CPB细胞的凋亡第129页
        6.2.4 RGNNV可以感染鳜脑组织并造成鳜游泳异常第129-130页
        6.2.5 H&E染色可见鳜脑组织的空泡化第130页
        6.2.6 电镜观察可见鳜脑组织中的RGNNV病毒粒子第130-131页
    6.3 讨论第131-133页
    6.4 小结第133-134页
全文总结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7页
附录第157-211页
    附录1 斜带石斑鱼GF-1 细胞已知miRNA统计第157-167页
    附录2 斜带石斑鱼GF-1 细胞新预测miRNA统计第167-168页
    附录3 斜带石斑鱼GF-1 和GS细胞中鉴定到的已知miRNA比较第168-180页
    附录4 比较斜带石斑鱼和其它代表性动物的miRNA种类第180-183页
    附录5 RGNNV感染后 3 h GF-1 细胞中的差异表达miRNA第183-185页
    附录6 RGNNV感染后 24 h GF-1 细胞中的差异表达miRNA第185-186页
    附录7 免疫相关KEGG通路的斜带石斑鱼miRNA靶基因分析第186-191页
    附录8 SSN-1 转录组KEGG通路列表第191-199页
    附录9 RGNNV感染SSN-1 细胞后DEG的KEGG通路第199-211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11-212页
致谢第212-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桃树根系自毒物质及自毒作用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下一篇:肠道粘附菌群稳态作为鱼类健康评估指标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