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农村土地整治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研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7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路线第14-17页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基础第17-29页
   ·研究现状第17-21页
     ·农村土地整理现状研究第17页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第17-18页
     ·农村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第18页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社会效益评价研究的进展第18-20页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不足第20-21页
   ·研究的基础第21-23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研究的现实基础第22-23页
   ·研究的相关概念第23-29页
     ·城乡建设用地第23-24页
     ·农村土地整治第24-25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第25页
     ·农村土地整治社会效益第25-26页
     ·社会效益评价第26-29页
第三章 农村土地整治政策解读及可行性分析第29-39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政策第29-33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出台的背景第29-32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内涵第32-33页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政策第33-35页
   ·农村土地整治实施意义第35-36页
   ·农村土地整治可行性分析第36-39页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相当可观第36-37页
     ·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趋势明显第37页
     ·政策措施到位第37-39页
第四章 农村土地整治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39-43页
   ·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方法第39-40页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9-40页
     ·指标选取的方法第40页
   ·评价指标确定第40-43页
第五章 实证调查与资料分析第43-69页
   ·研究区概况第43-48页
     ·工程基本情况第43-44页
     ·工程区规模与范围第44页
     ·工程区社会经济条件第44-48页
   ·资料收集方法第48-50页
   ·收集的资料第50-51页
   ·调查资料分析第51-64页
     ·社会结构第51-56页
     ·经济发展第56-59页
     ·人口素质第59-60页
     ·生活质量第60-61页
     ·社会安定第61-63页
     ·社会进步第63-64页
   ·存在的问题及讨论第64-69页
     ·利益群体目标差异第65页
     ·农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犯第65-66页
     ·农民和农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第66页
     ·投资巨大,资金筹措筹集难第66页
     ·农民被强行推广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第66-67页
     ·农业人员安置是关键第67-69页
第六章 保障土地整治社会效益经验与对策第69-77页
   ·严格进行听证论证,尊重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第69-72页
     ·保障农民的知情权第69-70页
     ·保障农民的参与权与决定权第70-72页
   ·严格按照不低于当地补偿标准进行搬迁安置第72页
   ·以保障农民受益权为核心开展土地权属调整第72-73页
   ·坚持自愿原则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第73-74页
   ·坚持"当前收入有增加、长期生活有提升"的原则安置农民第74-77页
     ·农民安置有保障第74页
     ·工程区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合作医疗第74-75页
     ·提升老年人保障水平第75-77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第77-79页
   ·研究的结论第77-78页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社会效益第77-78页
     ·存在的问题第78页
   ·研究的不足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用地流转权属问题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下一篇: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研究--以凤阳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