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4页 |
ABSTRACT | 第14-1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20-3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20-23页 |
1.2 重要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23-25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23页 |
1.2.2 研究对象 | 第23-25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假说 | 第25-2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1.3.2 有待验证的假说 | 第25-2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28-3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4.2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3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32-35页 |
1.6.1 可能的创新 | 第32-33页 |
1.6.2 研究的不足 | 第33-3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35-5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35-41页 |
2.1.1 生产函数理论 | 第35-37页 |
2.1.2 农业区位理论 | 第37-38页 |
2.1.3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 第38-40页 |
2.1.4 气候变化经济学理论 | 第40-41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41-52页 |
2.2.1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第41-44页 |
2.2.2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 第44-51页 |
2.2.3 文献评述 | 第51-5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水稻生长期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 第54-74页 |
3.1 气候变化趋势/突变分析方法及数据说明 | 第54-56页 |
3.1.1 线性倾向估计 | 第54页 |
3.1.2 Mann-Kendall检验 | 第54-55页 |
3.1.3 数据说明 | 第55-56页 |
3.2 中国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第56-60页 |
3.2.1 中国气温变化分析 | 第56页 |
3.2.2 中国降水变化分析 | 第56-57页 |
3.2.3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 第57-60页 |
3.3 水稻主产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第60-73页 |
3.3.1 水稻主产区水稻生长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 第60-68页 |
3.3.2 水稻主产区水稻生长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 第68-72页 |
3.3.3 水稻生长期的主要气象灾害 | 第72-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分析 | 第74-86页 |
4.1 中国水稻单产变化情况 | 第74-75页 |
4.2 模型构建与变量处理 | 第75-78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75-76页 |
4.2.2 变量处理 | 第76-78页 |
4.3 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影响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78-84页 |
4.3.1 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的影响 | 第80-81页 |
4.3.2 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的非线性影响 | 第81-82页 |
4.3.3 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的区域差异性影响 | 第82-84页 |
4.4 气候变化对水稻单产的边际影响 | 第84-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高温热害对水稻单产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 | 第86-96页 |
5.1 高温热害强度和分层模型的设定 | 第86-88页 |
5.1.1 高温热害强度的计算方法 | 第86-87页 |
5.1.2 分层模型的设定 | 第87-88页 |
5.2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 第88-90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88-89页 |
5.2.2 变量说明 | 第89-90页 |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90-94页 |
5.3.1 高温热害特征分析 | 第90-92页 |
5.3.2 分层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 | 第92-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6章 气候变化与中国水稻生产布局变迁 | 第96-110页 |
6.1 中国水稻生产布局变迁 | 第96-101页 |
6.1.1 中国水稻生产布局时序变化特征 | 第96-100页 |
6.1.2 中国水稻生产布局空间变化特征 | 第100-101页 |
6.2 水稻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1-103页 |
6.2.1 自然条件因素 | 第102页 |
6.2.2 社会经济因素 | 第102-103页 |
6.2.3 技术进步及国家政策 | 第103页 |
6.3 模型设定和数据处理 | 第103-105页 |
6.3.1 模型设定 | 第103-104页 |
6.3.2 数据处理 | 第104-105页 |
6.4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105-109页 |
6.4.1 气候因素对水稻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6.4.2 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对水稻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 | 第107页 |
6.4.3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布局变迁的区域差异性影响 | 第107-10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7章 气候变化与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 第110-123页 |
7.1 理论、方法和指标度量 | 第110-115页 |
7.1.1 气候变化对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 | 第110-111页 |
7.1.2 序列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 第111-113页 |
7.1.3 变量界定与数据处理 | 第113-115页 |
7.2 中国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 第115-116页 |
7.2.1 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变动分析 | 第115页 |
7.2.2 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115-116页 |
7.3 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气候因素分析 | 第116-121页 |
7.3.1 模型的设定和检验 | 第116-119页 |
7.3.2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第119-121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8章 论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23-134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23-127页 |
8.2 水稻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 | 第127-132页 |
8.2.1 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分析 | 第127-130页 |
8.2.2 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分析 | 第130-132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9页 |
附录 | 第149-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2-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