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插图清单 | 第14-16页 |
表格清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 增程式电动汽车 | 第18-20页 |
1.3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1.3.1 整车产品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1.3.2 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动力系统部件选型及参数匹配设计 | 第23-34页 |
2.1 增程式电动轿车结构 | 第23页 |
2.2 样车参数及性能指标 | 第23-24页 |
2.3 驱动电机匹配设计 | 第24-28页 |
2.3.1 驱动电机选型 | 第24-26页 |
2.3.2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 第26-28页 |
2.4 传动系参数修正 | 第28页 |
2.5 动力电池匹配设计 | 第28-30页 |
2.5.1 动力电池选型 | 第28-29页 |
2.5.2 动力电池参数匹配 | 第29-30页 |
2.6 增程器匹配设计 | 第30-32页 |
2.6.1 发动机及发电机选型 | 第30-31页 |
2.6.2 发电机参数匹配 | 第31-32页 |
2.6.3 发动机参数匹配 | 第32页 |
2.7 参数匹配结果汇总 | 第32-3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控制策略设计 | 第34-46页 |
3.1 增程式电动轿车工作模式分析 | 第34-37页 |
3.1.1 纯电动模式 | 第34页 |
3.1.2 增程模式 | 第34-36页 |
3.1.3 再生制动模式 | 第36-37页 |
3.2 整车控制策略设计 | 第37-38页 |
3.3 增程器多工作点控制策略设计 | 第38-41页 |
3.3.1 增程器控制策略设计要求 | 第38-39页 |
3.3.2 增程器三工作点控制策略 | 第39页 |
3.3.3 工作点选取及控制规则制定 | 第39-41页 |
3.4 增程器模糊逻辑控制策略设计 | 第41-44页 |
3.4.1 模糊逻辑控制概述 | 第41-42页 |
3.4.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2-44页 |
3.5 制动控制策略设计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整车及控制策略建模和仿真分析 | 第46-65页 |
4.1 基于CRUISE的整车性能仿真模型 | 第46-53页 |
4.1.1 CRUISE软件简介 | 第46-47页 |
4.1.2 整车模型 | 第47-48页 |
4.1.3 驱动电机 | 第48-50页 |
4.1.4 动力电池 | 第50-51页 |
4.1.5 发动机 | 第51-52页 |
4.1.6 发电机 | 第52-53页 |
4.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控制策略模型 | 第53-58页 |
4.2.1 多工作点控制策略模型 | 第54-56页 |
4.2.2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模型 | 第56-58页 |
4.2.3 控制策略模型与整车模型集成 | 第58页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4页 |
4.3.1 仿真计算任务 | 第58-59页 |
4.3.2 动力性仿真分析 | 第59-60页 |
4.3.3 经济性仿真分析 | 第60-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增程式电动轿车控制参数优化 | 第65-78页 |
5.1 多目标优化概述 | 第65页 |
5.2 多工作点控制策略参数优化 | 第65-71页 |
5.2.1 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简介 | 第66页 |
5.2.2 优化变量 | 第66页 |
5.2.3 目标函数 | 第66-67页 |
5.2.4 约束条件 | 第67页 |
5.2.5 优化算法 | 第67-68页 |
5.2.6 Isight集成CRUISE | 第68-70页 |
5.2.7 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70-71页 |
5.3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参数优化 | 第71-76页 |
5.3.1 模糊控制优化概述 | 第71-72页 |
5.3.2 优化变量 | 第72-73页 |
5.3.3 目标函数 | 第73页 |
5.3.4 约束条件 | 第73页 |
5.3.5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优化 | 第73-74页 |
5.3.6 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74-76页 |
5.4 两种控制策略优化结果对比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基于dSPACE的硬件在环仿真试验 | 第78-86页 |
6.1 硬件在环基本原理 | 第78-79页 |
6.2 dSPACE实时仿真系统 | 第79-82页 |
6.2.1 dSPACE概述 | 第79-80页 |
6.2.2 dSPACE系统结构与原理 | 第80-81页 |
6.2.3 dSPACE实时仿真系统搭建 | 第81-82页 |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2-84页 |
6.3.1 仿真试验工况 | 第82页 |
6.3.2 发动机 | 第82-83页 |
6.3.3 驱动电机 | 第83-84页 |
6.3.4 经济性分析 | 第8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87页 |
7.3 未来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科研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