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25页 |
2.1 现有商科教育的不足 | 第14-16页 |
2.1.1 教学环境和方式 | 第14页 |
2.1.2 教学内容 | 第14-15页 |
2.1.3 教学能力 | 第15-16页 |
2.1.4 商科教育的不足 | 第16页 |
2.2 心智模式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2.1 心智模式的定义 | 第16-18页 |
2.2.2 心智模式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3 心智模式的作用 | 第19-21页 |
2.2.4 心智模式的形成、传递和改变 | 第21-22页 |
2.2.5 小结 | 第22页 |
2.3.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介绍 | 第22-25页 |
2.3.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3.2 扎根理论研究程序 | 第23-25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5-2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3.1.1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25-28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3.2.2 样本的选取 | 第26页 |
3.2.3 访谈安排 | 第26-27页 |
3.2.4 数据收集 | 第27页 |
3.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3 信度、效度 | 第28-29页 |
第4章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29-39页 |
4.1 开放性译码 | 第29-32页 |
4.1.1 贴标签和初步概念化 | 第29-30页 |
4.1.2 概念化 | 第30-31页 |
4.1.3 范畴化 | 第31-32页 |
4.2 主轴译码 | 第32-36页 |
4.2.1 主范畴“AAA1无知状态” | 第33-34页 |
4.2.2 主范畴“AAA2接受状态” | 第34-35页 |
4.2.3 主范畴“AAA3相信状态” | 第35-36页 |
4.3 选择性译码 | 第36-39页 |
4.3.1 核心范畴 | 第36页 |
4.3.2 故事线 | 第36-37页 |
4.3.3 范畴的连接 | 第37-39页 |
第5章 研究结果 | 第39-43页 |
5.1 MBA学生心智模式的认知状态 | 第39页 |
5.2 MBA学生心智模式改变过程 | 第39-41页 |
5.2.1 无知状态 | 第39-40页 |
5.2.2 无知到接受状态的改变 | 第40页 |
5.2.3 接受到相信状态的改变 | 第40-41页 |
5.3 MBA学生心智模式改变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第6章 MBA学生心智模式改变模型对现有MBA教育的启示 | 第43-46页 |
1、从教育工作者角度出发,完成从无知状态到接受状态的引导 | 第43-44页 |
2、从MBA学生角度出发,完成接受状态到相信状态的提升 | 第44-46页 |
第7章 总结 | 第46-48页 |
7.1 研究贡献 | 第46页 |
7.2 研究不足和建议 | 第46页 |
7.3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9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