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1-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14-15页
        1.3.1 主要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论文创新点第14-15页
2 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一般问题第15-21页
    2.1 董事勤勉义务的理论基础第15-18页
        2.1.1 关于董事勤勉义务理论基础的不同学说第15-17页
        2.1.2 本文观点第17-18页
    2.2 关于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学术争论第18-21页
        2.2.1 主观标准说第18-19页
        2.2.2 客观标准说第19页
        2.2.3 主客观相结合说第19-21页
3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运用第21-25页
    3.1 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司法现状第21-23页
        3.1.1 同创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诉吕士林、商人龙损害公司利益案件第21-22页
        3.1.2 北京妙鼎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诉王东春损害公司利益案第22-23页
    3.2 我国司法实践中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运用之评析第23-25页
        3.2.1 判断标准的运用第23-24页
        3.2.2 司法裁判理由和路径第24-25页
4 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域外法考察第25-31页
    4.1 英美法系的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第25-27页
        4.1.1 美国的客观标准和商业判断规则第25-26页
        4.1.2 英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演变第26-27页
    4.2 大陆法系关于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立法第27-28页
        4.2.1 日本的善良管理人注意标准第27页
        4.2.2 德国的专家标准第27-28页
    4.3 域外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之借鉴第28-31页
        4.3.1 标准的客观化第28-29页
        4.3.2 标准的专业化第29页
        4.3.3 行为标准与责任标准相分离第29-31页
5 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构建第31-40页
    5.1 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考量因素第31-33页
        5.1.1 公司的治理模式及股权结构第31页
        5.1.2 公司的性质及规模第31-32页
        5.1.3 董事的范围及类型第32-33页
    5.2 我国董事勤勉义务的一般判断标准第33-37页
        5.2.1 主观心理标准第33-35页
        5.2.2 行为标准第35-36页
        5.2.3 决策程序标准第36-37页
    5.3 我国董事勤勉义务的特殊判断标准第37-40页
        5.3.1 董事长勤勉义务的特殊标准第37-38页
        5.3.2 执行董事勤勉义务的特殊标准第38-39页
        5.3.3 独立董事勤勉义务的特殊标准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一) 著作第41页
    (二) 论文第41-43页
后记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营者承诺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