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创新点第13-15页
2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及理论基础第15-20页
    2.1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5-18页
        2.1.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概念第15-16页
        2.1.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特征第16-17页
        2.1.3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法律性质第17-18页
    2.2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政治学基础第18-19页
        2.2.2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学基础第19-20页
3 我国建立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意义及存在的障碍第20-25页
    3.1 我国建立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意义第20-23页
        3.1.1 有利于健全纳税人的权利体系第20页
        3.1.2 有利于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第20-21页
        3.1.3 有利于建立节约型政府第21-22页
        3.1.4 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第22-23页
    3.2 我国建立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障碍第23-25页
        3.2.1 纳税人权利意识薄弱第23页
        3.2.2 司法独立性不强第23-24页
        3.2.3 公共财政支出信息透明度不高第24-25页
4 国外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评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25-29页
    4.1 国外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评析第25-27页
        4.1.1 美国的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第25-26页
        4.1.2 英国的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第26-27页
    4.2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27-29页
        4.2.1 纳税人公益诉讼提高了公民对财政监督的积极性第27页
        4.2.2 纳税人公益诉讼强调“私权制约公权”第27页
        4.2.3 纳税人公益诉讼平衡了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第27-29页
5 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构建第29-38页
    5.1 构建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前提第29-31页
        5.1.1 完善相关税收立法第29页
        5.1.2 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信息公开制度第29-30页
        5.1.3 加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第30-31页
    5.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第31-32页
        5.2.1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第31-32页
        5.2.2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被告范围第32页
    5.3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第32-34页
        5.3.1 受案范围的一般分类第32-33页
        5.3.2 适格受案范围的具体分类第33-34页
    5.4 纳税人公益诉讼的程序性问题第34-38页
        5.4.1 举证责任的分担第34页
        5.4.2 诉讼费用的分担第34-35页
        5.4.3 诉讼利益的归属第35-36页
        5.4.4 公益诉讼的管辖第36-38页
结语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后记第42-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研究
下一篇: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