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基本问题 | 第15-19页 |
2.1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经营者承诺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15-16页 |
2.2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公私法融合理论 | 第17页 |
2.2.2 行政契约理论 | 第17-19页 |
3 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 第19-25页 |
3.1 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的规范现状 | 第19-20页 |
3.1.1 我国《反垄断法》中的主要规范 | 第19页 |
3.1.2 其他相关规范 | 第19-20页 |
3.2 我国现行经营者承诺制度之不足 | 第20-25页 |
3.2.1 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不明确 | 第21页 |
3.2.2 对被调查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不足 | 第21-22页 |
3.2.3 利害关系人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机制不健全 | 第22-23页 |
3.2.4 违诺惩罚制度缺位 | 第23-25页 |
4 域外经营者承诺制度考察 | 第25-31页 |
4.1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经营者承诺制度 | 第25-29页 |
4.1.1 美国的执法模式——同意判决与同意令 | 第25-26页 |
4.1.2 欧盟的执法模式——承诺决定 | 第26-28页 |
4.1.3 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和解契约模式 | 第28-29页 |
4.2 域外经营者承诺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4.2.1 明确的适用范围 | 第29页 |
4.2.2 完善的公示程序 | 第29-30页 |
4.2.3 科学的违诺惩罚机制 | 第30页 |
4.2.4 先进的第三人权利保障机制 | 第30-31页 |
5 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完善 | 第31-43页 |
5.1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5.1.1 自由与秩序的衡平 | 第31-32页 |
5.1.2 正义与效率的衡平 | 第32页 |
5.2 经营者承诺制度之启动机制的完善 | 第32-36页 |
5.2.1 明确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 | 第32-36页 |
5.2.2 扩展启动主体 | 第36页 |
5.3 经营者承诺制度之实施机制的完善 | 第36-40页 |
5.3.1 完善被调查经营者的权利救济机制 | 第36-38页 |
5.3.2 设立公告与听证制度 | 第38-40页 |
5.4 经营者承诺制度之责任机制的完善 | 第40-43页 |
5.4.1 建立违诺罚款制度 | 第40-41页 |
5.4.2 确立声誉罚制度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