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超嗜热古菌Pyrococcus horikoshii OT3组蛋白的克隆、表达、性质表征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第一章 前 言第9-35页
    1 基因治疗第9-25页
        1.1 基因治疗概论第9-10页
        1.2 基因治疗的策略第10-12页
        1.3 基因治疗的途径第12页
        1.4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第12-16页
        1.5 基因治疗的靶向第16-17页
        1.6 非病毒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1.7 基因治疗中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21-24页
        1.8 基因治疗的前景与展望第24-25页
    2 组蛋白第25-32页
        2.1 组蛋白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第25-26页
        2.2 组蛋白的修饰第26-27页
        2.3 组蛋白与染色质的结合第27-28页
        2.4 古菌组蛋白第28-32页
    3 立论依据第32-35页
第二章 HPhA 工程菌的构建及表达第35-67页
    1 序言第35-36页
    2 仪器与材料第36-38页
        2.1 主要仪器第36页
        2.2 实验材料第36-37页
        2.3 溶液配制第37-38页
    3 实验方法第38-44页
        3.1 HPhA 基因的钓取第38-39页
        3.2 PCR 产物的酶切和纯化第39页
        3.3 质粒载体的限制性酶切、纯化及磷酸化处理第39页
        3.4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第39-40页
        3.5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40页
        3.6 单克隆菌株的筛选和鉴定第40-41页
        3.7 工程菌的复壮及初步放大第41页
        3.8 工程菌生长曲线第41页
        3.9 重组蛋白 HPhA 的诱导表达第41页
        3.10 重组蛋白突变体工程菌的构建第41-43页
        3.11 重组蛋白突变体工程菌的表达及检测第43页
        3.12 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3-44页
    4 结果与讨论第44-65页
        4.1 古菌组蛋白同源序列比较分析第44-47页
        4.2 超嗜热古菌组蛋白 HPhA 基因的克隆、酶切及回收第47-48页
        4.3 表达载体 pET11a 的酶切、回收及去磷酸化处理第48-49页
        4.4 古菌蛋白目的基因与 pET11a 的连接、转化及鉴定第49-53页
        4.5 工程菌生长曲线的绘制第53页
        4.6 HPhA 表达宿主菌的选择第53-56页
        4.7 HPhA 的诱导表达第56-58页
        4.8 古菌组蛋白 HPhA 突变基因的获得第58-61页
        4.9 重组 T 载体构建及鉴定第61-63页
        4.10 古菌组蛋白 HPhA 突变体表达质粒的构建第63-65页
        4.11 古菌组蛋白 HPhA 突变体表达菌株的构建及表达第65页
    5 小结第65-67页
第三章 HPhA 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第67-84页
    1 序言第67-68页
    2 仪器与材料第68-69页
        2.1 主要仪器第68页
        2.2 实验材料第68页
        2.3 溶液配制第68-69页
    3 实验方法第69-73页
        3.1 HPhA 的分离纯化第69-70页
        3.2 Lorry 法检测蛋白含量第70-71页
        3.3 重组蛋白 HPhA 纯度检测及分子量的确定第71-72页
        3.4 重组蛋白 HPhA 等电点的测定第72页
        3.5 重组蛋白 HPhA 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第72页
        3.6 重组蛋白 HPhA 的园二色谱分析第72-73页
    4 结果与讨论第73-82页
        4.1 重组蛋白 HPhA 的纯化第73-75页
        4.2 HPhA 蛋白含量的确定第75-76页
        4.3 HPhA 的纯化效率第76页
        4.4 Tricine-SDS-PAGE第76-78页
        4.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78-79页
        4.6 重组蛋白 HPhA 分子量测定第79页
        4.7 重组蛋白 HPhA 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第79-80页
        4.8 HPhA 等电点的测定第80-81页
        4.9 重组蛋白 HPhA 的园二色谱分析第81-82页
    5 小结第82-84页
第四章 HPhA 与 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第84-101页
    1 序言第84-85页
    2 实验材料第85-86页
        2.1 菌株和质粒第85页
        2.2 主要试剂第85-86页
    3 实验方法第86-87页
        3.1 质粒 pET21a 的制备及纯化第86页
        3.2 重组蛋白 HPhA 对质粒 DNA Tm值的影响第86页
        3.3 重组蛋白 HPhA 与质粒 DNA 结合实验分析第86-87页
        3.4 HPhA 增强质粒 DNA 抗核酸酶降解的研究第87页
    4 结果与讨论第87-100页
        4.1 质粒 pET21a 的制备及纯化第87页
        4.2 重组蛋白 HPhA 对质粒 DNA Tm值的影响第87-88页
        4.3 HPhA 与质粒 DNA 不同质量比对结合活性的影响第88-90页
        4.4 温度对 HPhA-DNA 结合的影响第90-91页
        4.5 盐离子浓度对 HPhA 与质粒 DNA 结合活性的影响第91-92页
        4.6 HPhA 增强质粒 DNA 抗核酸酶降解的研究第92-94页
        4.7 古菌组蛋白 HPhA 结构分析第94-96页
        4.8 古菌组蛋白 HPhA 耐热机制的探讨第96-100页
    5 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HPhA 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第101-135页
    1 序言第101-102页
    2 仪器与材料第102-104页
        2.1 主要仪器第102页
        2.2 实验材料第102-103页
        2.3 溶液配制第103-104页
    3 实验方法第104-112页
        3.1 质粒 pCMV β-gal 的制备第104页
        3.2 质粒 DNA-HPhA 复合物的制备第104页
        3.3 凝胶延迟分析第104页
        3.4 质粒降解分析第104-105页
        3.5 细胞的培养第105页
        3.6 细胞转染第105页
        3.7 MTT 法检测重组蛋白 HPhA 对细胞的毒性第105-106页
        3.8 染色体基因组的获得第106-107页
        3.9 HBsAg 基因的扩增第107页
        3.10 克隆载体的构建第107-109页
        3.1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09页
        3.12 质粒的大量提取及纯化第109-111页
        3.13 重组蛋白 HPhA 介导的瞬时表达第111页
        3.14 HBsAg 瞬时表达的检测第111页
        3.15 重组蛋白 HPhA 介导的乙肝核酸疫苗小鼠免疫实验第111-112页
    4 结果与讨论第112-134页
        4.1 质粒 pCMV β-gal 的制备第112-113页
        4.2 HPhA 的制备第113-114页
        4.3 凝胶延迟分析第114页
        4.4 质粒降解分析第114-116页
        4.5 HPhA 与质粒不同的质量比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第116-117页
        4.6 细胞汇合度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第117-118页
        4.7 保温时间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第118-119页
        4.8 钙离子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第119-122页
        4.9 不同浓度的血清对转染效率的影响第122-123页
        4.10 不同细胞株转染效率的比较第123-124页
        4.11 HPhA 对 Lipofectemine 介导细胞转染效率的影响第124页
        4.12 HPhA 对细胞的毒性分析第124-127页
        4.13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核酸疫苗的构建第127-130页
        4.14 质粒的大量提取和纯化第130-131页
        4.15 重组 HPhA 介导核酸疫苗在 COS 7 细胞中瞬时表达第131-132页
        4.16 重组蛋白 HPhA 介导乙肝核酸疫苗小鼠免疫第132-134页
    5 小结第134-135页
结 论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4页
作者简介第144-146页
中文摘要第146-150页
英文摘要第150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CP/IP的公平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类家庭模式的儿童福利院内居住空间探究--以南京市祖堂山社会儿童福利中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