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4页 |
1.2.1 国外农业产业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农业产业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4-20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结构 | 第14-16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3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农业产业化基本状况分析 | 第20-50页 |
2.1 我国农业产业化产生的背景、基本概念 | 第20-27页 |
2.1.1 农业产业化产生的背景 | 第20-22页 |
2.1.2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 第22-24页 |
2.1.3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 | 第24-25页 |
2.1.4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 第25-27页 |
2.2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作用 | 第27-39页 |
2.2.1 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 第27-30页 |
2.2.2 农业产业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 第30-32页 |
2.2.3 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 第32-34页 |
2.2.4 农业产业化是加入WTO 后迎接挑战和抓住机遇的有效措施 | 第34-35页 |
2.2.5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 第35-37页 |
2.2.6 农业产业化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坚实基础 | 第37-39页 |
2.3 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2.4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自身特点与状况 | 第41-48页 |
2.4.1 吉林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 第41-43页 |
2.4.2 吉林省农业的主要特点 | 第43-44页 |
2.4.3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2.4.4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2.4.5 制约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诸多因素 | 第46-48页 |
2.4.6 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诸多问题的思考 | 第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区域农业产业化评价内涵及指标体系研究 | 第50-68页 |
3.1 区域农业产业化评价的意义 | 第50-53页 |
3.2 区域农业产业化评价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 第53-57页 |
3.2.1 第一阶段:定性分析与个案研究 | 第53-55页 |
3.2.2 第二阶段:均一评价——主观性较强的定量分析 | 第55-57页 |
3.2.3 第三阶段:非均一评价——客观性较强的定量分析 | 第57页 |
3.3 区域农业产业化评价的内涵与内容 | 第57-61页 |
3.4 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指标体系 | 第61-64页 |
3.5 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测评指标体系 | 第64-65页 |
3.6 区域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绩效判别分析的指标体系 | 第65页 |
3.7 区域农业产业化评价方法综述 | 第65-67页 |
3.7.1 层次分析法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3.7.2 模糊综合评价法不足之处 | 第66页 |
3.7.3 判别分析法不足之处 | 第66页 |
3.7.4 数据包络分析——非均一评价的开始 | 第66-6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区域农业产业化的非均一评价方法研究 | 第68-92页 |
4.1 非均一评价方法在区域农业产业化评价中的突出优点 | 第68-69页 |
4.2 DEA-DA 模型方法 | 第69-72页 |
4.3 DEA-DA 模型方法的灵敏度分析 | 第72-82页 |
4.3.1 数据变化的DEA-DA 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 第73-78页 |
4.3.2 增加决策单元的DEA-DA 模型灵敏度分析 | 第78-82页 |
4.4 二次假设下的DEA-DA 模型与方法 | 第82-87页 |
4.4.1 问题的提出 | 第82-83页 |
4.4.2 “第二序DEA-DA”模型方法 | 第83-87页 |
4.5 基于DEA 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87-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区域农业产业化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92-121页 |
5.1 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别分析 | 第92-106页 |
5.1.1 评价指标集以及DEA-DA 判别集合的确定 | 第92-95页 |
5.1.2 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模型的建立 | 第95-102页 |
5.1.3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别分析 | 第102-104页 |
5.1.4 模型结果分析 | 第104-106页 |
5.2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评价指标影响度的灰关联分析 | 第106-112页 |
5.2.1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评价测评的指标体系 | 第107-108页 |
5.2.2 农业产业化测评指标影响度的计算 | 第108-112页 |
5.3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的测评 | 第112-113页 |
5.3.1 模型计算 | 第112-113页 |
5.3.2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113页 |
5.4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绩效判别分析 | 第113-119页 |
5.4.1 绩效判别的计算 | 第113-119页 |
5.4.2 模型判别结果分析 | 第11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六章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态势及对策 | 第121-130页 |
6.1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态势 | 第121-127页 |
6.2 吉林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 第127-12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七章 全文的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30-133页 |
7.1 结论 | 第130-131页 |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3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146页 |
摘要 | 第146-148页 |
ABSTRACT | 第14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51-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