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1-16页 |
图目录 | 第16-18页 |
表目录 | 第18-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34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21-29页 |
1.1.1 高校实施品牌管理的实践背景 | 第21-25页 |
1.1.2 高校实施品牌管理的理论背景 | 第25-29页 |
1.2 研究主题与创新点 | 第29-30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29页 |
1.2.2 研究问题 | 第29-30页 |
1.2.3 研究创新点 | 第30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0-3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31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31-3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4-58页 |
2.1 品牌与高校品牌 | 第34-44页 |
2.1.1 品牌 | 第34-37页 |
2.1.2 高校品牌 | 第37-44页 |
2.2 高校品牌价值观 | 第44-52页 |
2.2.1 价值观的内涵 | 第44-47页 |
2.2.2 高校价值观 | 第47-50页 |
2.2.3 品牌价值观 | 第50-52页 |
2.3 品牌管理 | 第52-56页 |
2.3.1 品牌管理内涵 | 第52-53页 |
2.3.2 品牌管理构建模式 | 第53-56页 |
2.4 简要评述及展望 | 第56-58页 |
第3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品牌价值观结构维度研究 | 第58-74页 |
3.1 高校品牌价值观研究设计 | 第58-61页 |
3.1.1 研究方法及工具 | 第58页 |
3.1.2 研究样本 | 第58-59页 |
3.1.3 资料收集 | 第59-61页 |
3.2 访谈资料扎根理论编码分析 | 第61-65页 |
3.2.1 开放式编码 | 第61-62页 |
3.2.2 关联性编码 | 第62-64页 |
3.2.3 核心编码 | 第64页 |
3.2.4 信度检测 | 第64-65页 |
3.3 高校品牌价值观维度模型及内涵界定 | 第65-66页 |
3.4 高校品牌价值观结构维度解释 | 第66-73页 |
3.4.1 品牌价值理念 | 第66-67页 |
3.4.2 品牌价值取向 | 第67-69页 |
3.4.3 品牌价值目标 | 第69-70页 |
3.4.4 品牌价值准则 | 第70-71页 |
3.4.5 组织文化协同 | 第71-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高校品牌价值观测量量表的开发 | 第74-97页 |
4.1 品牌价值观测量条目编制 | 第74-76页 |
4.1.1 深度访谈分析 | 第74-75页 |
4.1.2 深度访谈施测对象 | 第75页 |
4.1.3 访谈 | 第75页 |
4.1.4 访谈结果的编码结果 | 第75-76页 |
4.2 高校品牌价值观量表的生成 | 第76-78页 |
4.3 高校品牌价值观量表的预测试分析 | 第78-86页 |
4.3.1 测试对象 | 第78页 |
4.3.2 项目质量分析 | 第78-80页 |
4.3.3 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80-86页 |
4.4 高校品牌价值观正式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86-96页 |
4.4.1 被试 | 第86页 |
4.4.2 施测工具 | 第86页 |
4.4.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86-93页 |
4.4.4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93-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基于品牌价值观的品牌管理结果变量 | 第97-119页 |
5.1 品牌管理结果变量模型构建 | 第97-98页 |
5.1.1 访谈调查及模型构建 | 第97-98页 |
5.2 品牌管理结果变量的研究假设 | 第98-102页 |
5.2.1 品牌价值观与品牌公民行为关系的研究假设 | 第98-99页 |
5.2.2 品牌价值观与完整统一品牌形象关系的研究假设 | 第99-101页 |
5.2.3 品牌价值观与品牌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 | 第101-102页 |
5.3 品牌管理结果变量测量条目的开发 | 第102-105页 |
5.3.1 变量初始条目的生成 | 第102-105页 |
5.4 品牌管理结果变量测量量表的预测试分析 | 第105-112页 |
5.4.1 测试对象 | 第105页 |
5.4.2 测量条目的预测试分析 | 第105-106页 |
5.4.3 预测试单维度分析 | 第106-109页 |
5.4.4 测量条目的探索性分析 | 第109-112页 |
5.5 品牌管理结果变量测量条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12-115页 |
5.5.1 被试 | 第112页 |
5.5.2 施测工具 | 第112-113页 |
5.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13页 |
5.5.4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113-115页 |
5.6 基于LISREL结构方程建模的假设检验 | 第115-118页 |
5.6.1 整体拟合检验和分析 | 第115-116页 |
5.6.2 项目包形成 | 第116-117页 |
5.6.3 路径关系检验与分析 | 第117-11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6章 教职工品牌价值观内化 | 第119-156页 |
6.1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第119-123页 |
6.1.1 “品牌价值观—教职工—品牌管理”互动构建及假设提出 | 第119-120页 |
6.1.2 文献研究及假设提出 | 第120-123页 |
6.2 教职工品牌价值观内化测量条目的开发 | 第123-125页 |
6.2.1 测量初始条目生成 | 第123-125页 |
6.3 教职工品牌价值观测量量表的预测试分析 | 第125-127页 |
6.3.1 测试对象 | 第125页 |
6.3.2 测量条目的预测试分析 | 第125页 |
6.3.3 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125-127页 |
6.3.4 讨论 | 第127页 |
6.4 教职工品牌价值观内化正式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127-129页 |
6.4.1 被试 | 第127页 |
6.4.2 施测工具 | 第127页 |
6.4.3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127-128页 |
6.4.4 信度、效度检验 | 第128-129页 |
6.5 教职工支持行为中介效应假设检验结果 | 第129-137页 |
6.5.1 基于相关分析的假设检验 | 第129-130页 |
6.5.2 基于回归分析的中介检验 | 第130-137页 |
6.6 调节效应的检验 | 第137-148页 |
6.6.1 学校品牌特征的方差分析 | 第137-140页 |
6.6.2 人口统计特征的方差分析 | 第140-148页 |
6.7 “品牌价值观—教职工—品牌管理”理论模型关系检验 | 第148-155页 |
6.7.1 品牌价值观—品牌价值观内化—品牌公民行为路径分析 | 第148-151页 |
6.7.2 品牌价值观—品牌价值观内化—完整统一品牌路径分析 | 第151-153页 |
6.7.3 品牌价值观—品牌价值观内化—品牌绩效路径分析 | 第153-155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56-162页 |
7.1 研究结果 | 第156-157页 |
7.2 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 | 第157-160页 |
7.3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3页 |
附录1 高校品牌值观结构维度访谈提纲 | 第173-175页 |
附录2 基于品牌价值观的高校品牌管理研究预调研问卷 | 第175-179页 |
附录3 基于品牌价值观的高校品牌管理研究调研问卷 | 第179-182页 |
附录4 扎根理论分析图例 | 第182-18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3-184页 |
致谢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