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电磁波与电磁场论文

金属表面、Cu2O/金属界面、硅表面太赫兹辐射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金属表面辐射太赫兹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 Cu_2O/金属界面辐射太赫兹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硅表面辐射太赫兹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4 本文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表面辐射太赫兹的机理和自由空间电光采样技术第14-22页
    2.1 表面辐射太赫兹的基本机理第14-19页
        2.1.1 表面光整流辐射太赫兹第14-16页
        2.1.2 表面光电流辐射太赫兹第16-19页
    2.2 太赫兹的自由空间电光采样技术第19-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金属表面辐射太赫兹的研究第22-31页
    3.1 金属表面辐射太赫兹的机理第22-27页
        3.1.1 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第22-24页
        3.1.2 表面等离激元激发下的瞬态光整流第24-25页
        3.1.3 表面等离激元激发下的瞬态光电流第25-27页
    3.2 实验样品与实验装置第27-28页
        3.2.1 实验样品第27页
        3.2.2 实验装置第27-28页
    3.3 实验光路第28-29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9-30页
        3.4.1 金属铜表面辐射太赫兹的结果与分析第29页
        3.4.2 金属铜表面氧化后辐射太赫兹第29-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Cu_2O/金属界面辐射太赫兹的实验研究第31-39页
    4.1 不同条件下铜表面的氧化第31-32页
        4.1.1 氧化亚铜第31页
        4.1.2 氧化铜第31-32页
    4.2 Cu_2O/金属界面太赫兹辐射的机理第32-33页
        4.2.1 内建电场中的瞬态光电流第32-33页
        4.2.2 场致光整流第33页
    4.3 实验样品制作第33-35页
    4.4 实验光路第35-36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38页
        4.5.1 太赫兹辐射强度与铜片表面加热时间的关系第36页
        4.5.2 Cu_2O/Au界面的太赫兹辐射第36-37页
        4.5.3 打磨铜片表面太赫兹辐射强度对方位角的依赖关系第37-38页
    4.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硅表面辐射太赫兹的实验研究第39-50页
    5.1 硅表面的二阶非线性极化性质与测量第39-41页
        5.1.1 硅表面的二阶非线性极化性质第39-40页
        5.1.2 硅的二阶非线性测量第40-41页
    5.2 实验光路与实验样品准备第41-42页
    5.3 实验结果第42-46页
        5.3.1 单晶硅表面辐射的太赫兹电场强度对方位角的依赖关系第42-44页
        5.3.2 定向打磨硅表面辐射太赫兹电场强度对方位角的依赖关系第44-46页
    5.4 实验结果分析第46-48页
    5.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结束语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段式还原工艺解毒铬渣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品牌价值观的高校品牌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