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1.4.2 实地考察法 | 第15页 |
1.4.3 地理空间分析法 | 第15页 |
1.4.4 社会调查法 | 第15页 |
1.5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5.1 冲突理论 | 第16页 |
1.5.2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 第16-17页 |
1.5.3 景观功能、过程与格局理论 | 第17页 |
1.5.4 博弈理论 | 第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30页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第20-21页 |
2.1.1 景观 | 第20页 |
2.1.2 景观功能 | 第20页 |
2.1.3 旅游型海岛 | 第20页 |
2.1.4 景观功能冲突 | 第20-21页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1-30页 |
2.2.1 景观功能与海岛景观功能分类 | 第21-25页 |
2.2.2 旅游型海岛景观功能冲突研究 | 第25-27页 |
2.2.3 文献研究小结 | 第27-30页 |
第3章 我国旅游型海岛开发与景观功能冲突概述 | 第30-38页 |
3.1 我国旅游型海岛开发与景观类型演变 | 第30-32页 |
3.1.1 我国旅游型海岛开发历程 | 第30-31页 |
3.1.2 旅游型海岛景观类型演变与划分 | 第31-32页 |
3.2 旅游型海岛景观功能冲突概述 | 第32-35页 |
3.2.1 旅游型海岛景观功能冲突类型 | 第32-34页 |
3.2.2 旅游型海岛景观功能冲突表现形式 | 第34页 |
3.2.3 旅游型海岛景观功能冲突原因 | 第34页 |
3.2.4 旅游型海岛景观功能冲突演化及社会影响 | 第34-35页 |
3.3 旅游型海岛景观功能冲突判断与程度划分 | 第35-38页 |
3.3.1 旅游型海岛景观功能冲突判断标准 | 第35-36页 |
3.3.2 旅游型海岛景观功能冲突程度划分 | 第36-38页 |
第4章 东山岛景观功能利用与冲突演变 | 第38-50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38-39页 |
4.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39页 |
4.3 东山海岛景观类型与景观功能 | 第39-40页 |
4.4 东山海岛功能性景观时空演变过程 | 第40-46页 |
4.4.1 东山海岛旅游探查阶段(1980—1996年) | 第40-42页 |
4.4.2 东山海岛旅游初步开发阶段(1996—2006年) | 第42-45页 |
4.4.3 东山海岛旅游开发与发展阶段(2006—2014年) | 第45-46页 |
4.5 东山海岛功能景观类冲突的时空演变特征 | 第46-47页 |
4.5.1 时间演变特征 | 第46-47页 |
4.5.2 空间演变特征 | 第47页 |
4.6 小结 | 第47-50页 |
第5章 东山岛景观功能冲突分析 | 第50-76页 |
5.1 东山海岛景观功能冲突类型 | 第50-53页 |
5.1.1 生态景观功能冲突 | 第50-51页 |
5.1.2 经济景观功能冲突 | 第51页 |
5.1.3 社会景观功能冲突 | 第51-53页 |
5.2 东山海岛景观功能冲突表现形式 | 第53-58页 |
5.2.1 显性景观功能冲突 | 第53-54页 |
5.2.2 隐性景观功能冲突 | 第54-58页 |
5.3 东山海岛景观功能冲突原因 | 第58-60页 |
5.3.1 海岛景观特点与人为活动作用 | 第58页 |
5.3.2 东山岛经济产业转型加速化 | 第58-59页 |
5.3.3 东山海岛社会主体复杂化 | 第59-60页 |
5.4 东山海岛景观功能冲突程度与发展趋势 | 第60-68页 |
5.4.1 东山海岛景观功能冲突程度 | 第60-65页 |
5.4.2 东山海岛景观功能冲突趋势 | 第65-68页 |
5.5 东山岛旅游景观功能冲突分析 | 第68-74页 |
5.5.1 东山岛旅游酒店地产景观空间分布 | 第69页 |
5.5.2 东山岛旅游酒店地产景观规模 | 第69-72页 |
5.5.3 东山岛旅游酒店地产景观与游客结构分析 | 第72页 |
5.5.4 东山岛旅游景观功能冲突 | 第72-74页 |
5.6 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东山岛景观功能冲突权衡机制 | 第76-86页 |
6.1 海岛景观功能冲突权衡理念与目标 | 第76-77页 |
6.2 东山岛景观功能冲突的空间权衡机制 | 第77-80页 |
6.2.1 落实海岛空间管制规划 | 第77-78页 |
6.2.2 升级“旅游+”发展模式,开发海岛主题旅游 | 第78-79页 |
6.2.3 加强海岛合作博弈理念的权衡政策指导 | 第79-80页 |
6.2.4 控制海岛高档旅游功能性景观投入 | 第80页 |
6.3 东山岛景观功能冲突时间权衡机制 | 第80-83页 |
6.3.1 加强景观功能冲突阶段的权衡指导 | 第80-81页 |
6.3.2 基于景观功能冲突趋势的权衡机制 | 第81-82页 |
6.3.3 基于社区居民态度变化的景观功能冲突权衡机制 | 第82-83页 |
6.4 东山海岛景观功能冲突的可逆性权衡机制 | 第83-84页 |
6.4.1 修复生态功能景观,维护生态景观功能 | 第83页 |
6.4.2 权衡产业发展趋势,旅游发展和谐有序 | 第83-84页 |
6.5 小结 | 第84-8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7.2 创新之处 | 第87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