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 | 第10页 |
1.1.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第10页 |
1.1.3 海岛乡村社区旅游的迅速兴起 | 第10-11页 |
1.1.4 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的特殊性 | 第11页 |
1.1.5 平潭综合试验区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3.2 田野调查法 | 第14页 |
1.3.3 多元统计分析法 | 第14页 |
1.3.4 GIS空间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述评 | 第18-6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4页 |
2.1.1 社区 | 第18-19页 |
2.1.2 社区营造 | 第19-21页 |
2.1.3 风景名胜区 | 第21-23页 |
2.1.4 旅游社区 | 第23-24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4-41页 |
2.2.1 国内外社区营造的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2.2.2 国内外旅游社区研究进展 | 第29-35页 |
2.2.3 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研究进展 | 第35-41页 |
2.3 主要理论基础 | 第41-52页 |
2.3.1 社区营造 | 第41-44页 |
2.3.2 社区参与和社区增权 | 第44-47页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47-51页 |
2.3.4 核心边缘理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第3章 研究地选取与研究设计 | 第60-80页 |
3.1 研究地选取 | 第60-76页 |
3.1.1 研究地背景分析 | 第60-63页 |
3.1.2 海坛风景名胜区概况 | 第63-69页 |
3.1.3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概况 | 第69-72页 |
3.1.4 海坛风景名胜区与社区的关系分析 | 第72-74页 |
3.1.5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意义 | 第74-76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76-78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76页 |
3.2.2 调研范围 | 第76页 |
3.2.3 调研对象 | 第76页 |
3.2.4 数据收集 | 第76-77页 |
3.2.5 样本结构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4章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发展现状分析 | 第80-106页 |
4.1 海坛风景名胜区发展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分析 | 第80-99页 |
4.1.1 研究方法 | 第80页 |
4.1.2 信度、效度分析与公因子提取 | 第80-82页 |
4.1.3 居民感知总体特征 | 第82-84页 |
4.1.4 居民旅游感知IPA模型总体分析 | 第84-86页 |
4.1.5 不同地域的社区居民旅游感知IPA分析 | 第86-99页 |
4.2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的现状分析 | 第99-104页 |
4.2.1 周边社区现状的总体分析 | 第99-101页 |
4.2.2 不同地域的社区现状分析 | 第101-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第5章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动力机制 | 第106-128页 |
5.1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角色分析 | 第106-110页 |
5.1.1 社区——社区营造的主体和客体 | 第106-108页 |
5.1.2 政府——社区营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 | 第108页 |
5.1.3 旅游经营者——社区营造的协作者和共建者 | 第108-109页 |
5.1.4 非政府组织——社区治理的援助者和帮扶者 | 第109-110页 |
5.1.5 游客——社区营造的体验者和激励者 | 第110页 |
5.2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110-127页 |
5.2.1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条件 | 第111-113页 |
5.2.2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推力分析 | 第113-115页 |
5.2.3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拉力分析 | 第115-117页 |
5.2.4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催化动力 | 第117-119页 |
5.2.5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摩擦离散机制 | 第119-123页 |
5.2.6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的协调机制 | 第123-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8页 |
第6章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模式 | 第128-146页 |
6.1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的营造目标 | 第128-133页 |
6.1.1 尊重社区权益,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 第128-129页 |
6.1.2 实现社区自治,完善基层自治制度 | 第129页 |
6.1.3 完善社区公共品供给,保障社区福祉建设 | 第129-130页 |
6.1.4 复兴社区文化,传承平潭历史文脉 | 第130-131页 |
6.1.5 壮大旅游产业, 整合景区与社区发展 | 第131页 |
6.1.6 延续社区空间肌理,重塑社区人文景观 | 第131-132页 |
6.1.7 追求可持续发展,保护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 | 第132-133页 |
6.2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模式 | 第133-138页 |
6.2.1 政社合营模式 | 第133-135页 |
6.2.2 社景联营模式 | 第135-137页 |
6.2.3 社区自营模式 | 第137-138页 |
6.3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的营造策略 | 第138-144页 |
6.3.1 完善社区营造条件 | 第138-140页 |
6.3.2 加强社区营造推力 | 第140-141页 |
6.3.3 提高社区营造拉力 | 第141-143页 |
6.3.4 减少社区营造阻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6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46-14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46-147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附录A 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调查问卷 | 第151-1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