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理论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 第14-19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2.1.1 公共安全 | 第14页 |
2.1.2 民航机场 | 第14-15页 |
2.1.3 航空安全保卫 | 第15-16页 |
2.2 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及其特征 | 第16-17页 |
2.2.1 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 | 第16-17页 |
2.2.2 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的特点 | 第17页 |
2.3 我国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 | 第17-19页 |
2.3.1 我国民航机场总体概况 | 第17-18页 |
2.3.2 我国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 第18-19页 |
第3章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9-37页 |
3.1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及其公共安全管理 | 第19-22页 |
3.1.1 总体情况介绍 | 第19-20页 |
3.1.2 目前泉州晋江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的具体举措及初步成效 | 第20-22页 |
3.2 泉州晋江机场公共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 第22-32页 |
3.2.1 管理职能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 第22-24页 |
3.2.2 管理人员人浮于事较为普遍 | 第24-27页 |
3.2.3 公共安全管理主体较为单一 | 第27-31页 |
3.2.4 突发公共安全事故应对能力较弱 | 第31-32页 |
3.3 泉州晋江机场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第32-37页 |
3.3.1 公共安全管理意识和理念上的落后 | 第32-34页 |
3.3.2 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 | 第34页 |
3.3.3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安全管理不到位 | 第34-36页 |
3.3.4 应急管理机制上的不科学 | 第36-37页 |
第4章 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7-44页 |
4.1 国外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4.1.1 美国等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7页 |
4.1.2 德国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4.2 国内其他地区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 第38-41页 |
4.2.1 香港机场:拥有世界一流的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 第38-39页 |
4.2.2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 | 第39-41页 |
4.3 启示 | 第41-44页 |
4.3.1 公共安全管理理念要紧跟时代 | 第41-42页 |
4.3.2 公共安全管理主体要多元性 | 第42-43页 |
4.3.3 公共安全管理文化要重视 | 第43-44页 |
第5章 提升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 第44-56页 |
5.1 构建一套切实有效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 第44-46页 |
5.1.1 科学定位机场各部门公共安全管理职能 | 第44页 |
5.1.2 健全机场公共安全管理应急法制 | 第44-45页 |
5.1.3 建立高效的综合应急管理指挥机构 | 第45页 |
5.1.4 注重公共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 第45-46页 |
5.2 设置合理的内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5.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低人才流失 | 第46页 |
5.2.2 加大培训力度,大力优化机场人力资源 | 第46-47页 |
5.2.3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继续激发机场安全效能 | 第47页 |
5.3 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 第47-48页 |
5.3.1 强化公共安全意识 | 第47页 |
5.3.2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 第47-48页 |
5.3.3 充分调动第三方的力量 | 第48页 |
5.4 建立健全相关的应急管理机制 | 第48-56页 |
5.4.1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总体运行机制 | 第48-51页 |
5.4.2 事前:事件的预警、预案处理 | 第51-53页 |
5.4.3 事中: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 | 第53-54页 |
5.4.4 事后处理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