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基本依据 | 第15-19页 |
2.1 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概念与特征 | 第15页 |
2.1.1 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税延型养老保险的特征 | 第15页 |
2.2 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定位 | 第15-17页 |
2.2.1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简介 | 第15-16页 |
2.2.2 税延型养老保险在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定位 | 第16-17页 |
2.3 其他养老保险与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 第17-19页 |
2.3.1 其他养老保险与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区别 | 第17页 |
2.3.2 其他养老保险与税延型养老保险的互补 | 第17-19页 |
3 国外税延型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3.1 美国 401(K)计划 | 第19-20页 |
3.2 德国里斯特改革 | 第20-21页 |
3.3 国外改革经验对中国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借鉴意义 | 第21-23页 |
4 国内税延型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4.1 中国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压力 | 第23-24页 |
4.1.1 中国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23页 |
4.1.2 中国养老保险所面临的压力 | 第23-24页 |
4.2 中国推行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4.2.1 有利于养老体系各支柱共同健康发展 | 第24-25页 |
4.2.2 有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第25页 |
4.2.3 有助于推动保险行业的长期发展 | 第25页 |
4.2.4 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 第25-26页 |
4.3 国内各地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情况 | 第26-27页 |
4.3.1 天津滨海新区个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情况 | 第26-27页 |
4.3.2 上海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情况 | 第27页 |
4.4 中国税延型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4.4.1 配套的法律法规缺位 | 第27页 |
4.4.2 缺少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 第27-28页 |
4.4.3 征管能力不足导致推行困难 | 第28页 |
4.4.4 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 第28页 |
4.4.5 各地区之间的养老水平差距大 | 第28-29页 |
5 在广东实施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9-35页 |
5.1 在广东进行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必要性 | 第29-33页 |
5.1.1 高昂的生活成本 | 第29页 |
5.1.2 偏低的保障水平 | 第29-30页 |
5.1.3 存在的诸多问题 | 第30-33页 |
5.2 在广东进行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可行性 | 第33-35页 |
6 广州税延型养老保险实施方案模拟分析 | 第35-42页 |
6.1 条件假设 | 第35页 |
6.2 数据模拟 | 第35-39页 |
6.3 方案校验 | 第39-41页 |
6.4 效果分析 | 第41页 |
6.5 方案不足 | 第41-42页 |
7 广东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 第42-47页 |
7.1 广东税延型养老保险实施步骤 | 第42-43页 |
7.2 方案试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 第43-45页 |
7.2.1 税收征管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 第43-44页 |
7.2.2 税收优惠政策与社会公平的问题与对策 | 第44页 |
7.2.3 监管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 第44页 |
7.2.4 销售渠道的选择与成本的降低 | 第44-45页 |
7.3 广东推行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7.3.1 制定广东税延型养老保险地方性法规 | 第45页 |
7.3.2 设计一套灵活多样的执行方案 | 第45页 |
7.3.3 实施体现公平性的不同优惠方案 | 第45-46页 |
7.3.4 严格经营机构的监管和信用评级 | 第46页 |
7.3.5 保险资金的监管和保值增值 | 第46-47页 |
8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