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11页 |
1.1.2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3 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现状 | 第12-14页 |
1.1.4 污水厂二级出水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5-20页 |
1.2.1 混凝沉淀过滤技术 | 第15-16页 |
1.2.2 活性炭吸附技术 | 第16-17页 |
1.2.3 膜处理技术 | 第17-18页 |
1.2.4 生物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1.2.5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9-20页 |
1.2.6 污水深度处理分析 | 第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23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4 技术路线图 | 第21-23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分析方法 | 第23-35页 |
2.1 试验装置与流程 | 第23-26页 |
2.1.1 试验装置与材料 | 第23-25页 |
2.1.2 试验流程与运行参数 | 第25-26页 |
2.2 试验水质 | 第26-29页 |
2.2.1 污水厂二级出水水质 | 第26-29页 |
2.2.2 试验装置进水 | 第29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9-35页 |
2.3.1 小试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2.3.2 检测项目与方法 | 第31-35页 |
第3章 混凝沉淀过滤处理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 | 第35-48页 |
3.1 混凝沉淀静态试验研究 | 第35-39页 |
3.1.1 不同混凝剂的去除效果 | 第35-37页 |
3.1.2 不同PAM投加量的去除效果 | 第37-39页 |
3.2 混凝沉淀过滤运行效果分析 | 第39-47页 |
3.2.1 COD_(Cr)的去除效果 | 第39-40页 |
3.2.2 UV_(254)的去除效果 | 第40页 |
3.2.3 SS的去除效果 | 第40-41页 |
3.2.4 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41-42页 |
3.2.5 TN的去除效果 | 第42-43页 |
3.2.6 磷的去除效果 | 第43-45页 |
3.2.7 混凝沉淀过滤对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混凝沉淀-BAF处理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 | 第48-58页 |
4.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挂膜启动 | 第48-49页 |
4.2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4.2.1 COD_(Cr)的去除效果 | 第49-50页 |
4.2.2 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50-51页 |
4.2.3 TN的去除效果 | 第51页 |
4.2.4 TP的去除效果 | 第51-52页 |
4.3 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效果分析 | 第52-57页 |
4.3.1 COD_(Cr)去除效果 | 第52-53页 |
4.3.2 UV_(254)的去除效果 | 第53-54页 |
4.3.3 氮的变化 | 第54-55页 |
4.3.4 磷的去除效果 | 第55-56页 |
4.3.5 混凝沉淀-BAF对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 | 第58-76页 |
5.1 臭氧氧化二级出水的处理效果 | 第58-65页 |
5.1.1 臭氧氧化对COD_(Cr)的处理效果 | 第58-59页 |
5.1.2 臭氧氧化对UV_(254)和色度的处理效果 | 第59-61页 |
5.1.3 臭氧氧化对氮的处理效果 | 第61-62页 |
5.1.4 臭氧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5.1.5 臭氧氧化对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5.1.6 臭氧氧化对有机物结构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 生物活性炭池的启动和运行效果分析 | 第65-68页 |
5.2.1 COD_(Cr)的去除效果 | 第65-66页 |
5.2.2 UV_(254)的去除效果 | 第66-67页 |
5.2.3 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67页 |
5.2.4 TN的去除效果 | 第67-68页 |
5.2.5 TP的去除效果 | 第68页 |
5.3 臭氧-生物活性炭池运行效果分析 | 第68-74页 |
5.3.1 COD_(Cr)的去除效果 | 第68-69页 |
5.3.2 UV_(254)的去除效果 | 第69-70页 |
5.3.3 氮的变化 | 第70-73页 |
5.3.4 磷的去除效果 | 第73页 |
5.3.5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三种组合工艺处理二级出水的效果评价 | 第76-84页 |
6.1 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较 | 第76-78页 |
6.1.1 COD_(Cr)的去除效果比较 | 第76-77页 |
6.1.2 色度和UV_(254)的去除效果比较 | 第77-78页 |
6.2 氮磷的去除效果比较 | 第78-81页 |
6.2.1 氮的去除效果比较 | 第78-81页 |
6.2.2 磷的去除效果比较 | 第81页 |
6.3 削减量评估 | 第81-8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