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类固醇雌激素的分类及来源 | 第10-11页 |
1.1.2 类固醇雌激素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 污水处理厂对类固醇雌激素的去除 | 第12-15页 |
1.2.1 污水处理厂对类固醇雌激素的去除效率 | 第12-14页 |
1.2.2 污水处理各处理流程各阶段对类固醇雌激素的去除情况 | 第14-15页 |
1.3 强化硝化污水工艺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1.3.2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应用现状 | 第18页 |
1.4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2页 |
1.4.1 课题的来源 | 第18页 |
1.4.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4.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2.1.1 实验反应器的启动 | 第22页 |
2.1.2 进水中雌激素对反应器活性污泥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22-23页 |
2.1.3 环境因素对出水水质影响的析因实验 | 第23页 |
2.2 实验装置和材料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 第23-24页 |
2.2.2 接种污泥 | 第24页 |
2.2.3 悬浮填料 | 第24-25页 |
2.3 水质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2.3.1 试验废水水质 | 第25-26页 |
2.3.2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6页 |
2.3.3 一般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26-27页 |
2.3.4 雌激素测定方法 | 第27-30页 |
3 实验反应器的启动和曝气时长的确定 | 第30-42页 |
3.1 反应器的启动 | 第30-35页 |
3.1.1 活性污泥启动方案的确定 | 第30页 |
3.1.2 污泥接种培养结果 | 第30-35页 |
3.2 生物填料挂膜 | 第35-37页 |
3.2.1 挂膜方式确定 | 第35页 |
3.2.2 悬浮填料填充率确定 | 第35页 |
3.2.3 挂膜结果 | 第35-37页 |
3.3 SBMBBR和SBR常规处理最佳曝气时长的确定 | 第37-40页 |
3.3.1 曝气时长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类固醇雌激素存在下反应器污泥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42-58页 |
4.1 类固醇雌激素存在下反应器处理效果 | 第42-45页 |
4.1.1 常规水质指标去除效果分析 | 第42-44页 |
4.1.2 类固醇雌激素去除效果分析 | 第44-45页 |
4.2 测序结果真实性和代表性分析 | 第45-46页 |
4.3 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46-47页 |
4.4 污泥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 第47-57页 |
4.4.1 污泥样品 16sr DNA序列在门分类层面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4.4.2 污泥样品 16sr DNA序列在属分类层面对比分析 | 第49-53页 |
4.4.3 脱氮类细菌分析 | 第53-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C/N和曝气量对雌激素去除的析因分析 | 第58-74页 |
5.1 析因实验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 第58-59页 |
5.2 试验常规指标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5.3 雌激素去除情况分析 | 第62-73页 |
5.3.1 E1去除效果分析 | 第65-67页 |
5.3.2 E2去除效果分析 | 第67-70页 |
5.3.3 EE2去除效果分析 | 第70-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4-7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6.2 建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