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马论文

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及其亲本马强毒(L株)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以及弱毒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中文摘要第6-8页
英文摘要第8页
前 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46页
    一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概述第12-16页
        1 EIAV的历史及分类地位第12-13页
        2 EIAV的形态、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第13-14页
        3 EIAV的致病性第14页
        4 毒株分类第14-16页
    二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第16-33页
        1 EIAV基因组的结构第16-17页
        2 EIAV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第17-26页
        3 EIAV的复制、蛋白质合成和形态发生第26-28页
        4 EIAV基因表达的调控第28-29页
        5 EIAV的持续性感染、致病及免疫保护机制第29-32页
        6 小结第32-33页
    三 动物和人慢病毒的比较病毒学研究进展第33-46页
        1 HIV研究的模型系统第33-34页
        2 动物和人慢病毒的比较病毒学研究进展第34-43页
        3 自然慢病毒宿主模型研究展望第43-46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46-110页
    一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全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46-53页
        1 材料第46-48页
        2 方法第48-49页
        3 结果第49-53页
    二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L株前病毒全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53-61页
        1 材料第53-54页
        2 方法第54-57页
        3 结果第57-61页
    三 DLA-EIAV、EIAV L株、已报道毒株基因组序列及结构的比较分析第61-79页
        1 DLA-EIAV株与L株、DA-EIAV、1369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第67-68页
        2 EIAV L株与已报道的国外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第68-69页
        3 gag、pol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比较结果第69-73页
        4 表面糖蛋白分子特性的比较结果第73-74页
        5 跨膜蛋白的比较结果第74-75页
        6 LTR的比较结果第75-77页
        7 反式激活蛋白Tat的比较结果第77页
        8 S2蛋白的比较第77-78页
        9 Rev蛋白的比较结果第78-79页
    四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第79-87页
        1 材料第79-80页
        2 方法第80-83页
        3 结果第83-87页
    五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强/弱毒嵌合病毒重组质粒的构建第87-95页
        1 材料第87-88页
        2 方法第88-92页
        3 结果第92-95页
    六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株LTR启动子功能的研究第95-102页
        1 材料第95-97页
        2 方法第97-99页
        3 结果第99-102页
    七 讨论第102-110页
        1 EIAV L株与国外已报道EIAV每株亲缘关系较远第102页
        2 EIAV L株和DLA-EIAV株基因组保守区的生物学意义第102-103页
        3 EIAV Gag-Pol的移框阅读机制第103页
        4 Gag和gp90在疫苗保护中的作用第103-104页
        5 gp90的糖基化方式与病毒毒力的关系第104-105页
        6 DLA-EIAV株跨膜蛋白是否截短尚存在争议第105页
        7 病毒复制调控成分对DLA-EIAV和EIAV L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第105-106页
        8 S2蛋白发生很大变异第106页
        9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保护的初步认识第106-107页
        10 DLA-EIAV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107-108页
        11 EIAV-p8.2克隆毒对FDD细胞是否具有嗜性有待进一步证实第108页
        12 我国ELAV强/弱毒嵌合病毒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第108页
        13 对EIAV弱毒株LTR启动子功能的初步认识第108-110页
结 论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4页
致 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动机冷却水泵热力学效应下的汽蚀机理研究
下一篇:叶片水力非对称性低比速离心泵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