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1.3.1 中等收入的界定 | 第12-13页 |
1.3.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和特点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6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1.6.1 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及文献回顾 | 第17-23页 |
2.1 相关理论简述 | 第17-18页 |
2.2 文献回顾 | 第18-21页 |
2.2.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8-19页 |
2.2.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9-21页 |
2.3 文献小结及本文观点说明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教训分析 | 第23-34页 |
3.1 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经验分析 | 第24-28页 |
3.1.1 经济发展政策、制度适时调整 | 第24-26页 |
3.1.2 与时俱进的科技事业 | 第26-27页 |
3.1.3 教育转型并与科技发展紧密联系 | 第27-28页 |
3.2 马来西亚、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教训分析 | 第28-33页 |
3.2.1 经济发展政策转变滞后 | 第28-29页 |
3.2.2 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 第29-32页 |
3.2.3 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出现问题 | 第32-33页 |
3.3 经验、教训总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中国经济实践的实证分析 | 第34-49页 |
4.1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34-42页 |
4.1.1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模型介绍 | 第34-35页 |
4.1.2 数据来源说明 | 第35-37页 |
4.1.3 测算过程 | 第37-40页 |
4.1.4 测算结果的分析 | 第40-42页 |
4.2 基于技术创新的TFP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8页 |
4.2.1 相关假设 | 第43页 |
4.2.2 计量模型以及变量说明 | 第43-44页 |
4.2.3 模型检验和估计 | 第44-46页 |
4.2.4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3 实证总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情况 | 第49-53页 |
5.1 技术创新所处的外部环境 | 第49-50页 |
5.1.1 社会文化环境 | 第49页 |
5.1.2 经济、市场环境 | 第49-50页 |
5.2 技术创新的内部现状 | 第50-52页 |
5.2.1 技术创新的内部政策现状 | 第50页 |
5.2.2 技术创新投入的内部结构 | 第50-52页 |
5.3 技术创新的成果绩效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 | 第53-57页 |
6.1 构建激励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 第53-54页 |
6.1.1 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改善的建议 | 第53页 |
6.1.2 技术创新的经济、市场环境改善的建议 | 第53-54页 |
6.2 构建良好技术创新体系 | 第54-55页 |
6.3 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 第55-56页 |
6.4 本文的局限性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