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壮语论文

广西南部壮语指示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指示词研究综述第12-14页
        1.1.1 国外指示词研究现状第12页
        1.1.2 汉语指示词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 壮语指示词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其他侗台语族指示词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南部壮语指示词研究意义第16-17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理论框架、方法第17-19页
        1.5.1 本文研究内容第17页
        1.5.2 理论框架第17-18页
        1.5.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靖西壮语指示词第19-53页
    2.1 以往的研究第19-20页
    2.2 语义(semantic)第20-26页
        2.2.1 前言第20页
        2.2.2 靖西县城壮语第20-21页
        2.2.3 靖西乡下壮语第21-22页
        2.2.4 靖西县城和乡下壮语中的kei~5(kei~(45))第22-25页
        2.2.5 靖西县城和乡下壮语中的pei~3第25页
        2.2.6 靖西壮语指示词的语义系统第25-26页
    2.3 句法(syntax)第26-33页
        2.3.1 指示代名词第26-28页
        2.3.2 指示形容词第28-31页
        2.3.3 指示副词第31-32页
        2.3.4 历时遗留的指示词第32-33页
    2.4 语用(pragmatics)第33-40页
        2.4.1 情景指(situational use)第33页
        2.4.2 认同指(recognitional use)第33-34页
        2.4.3 回指(anaphoric use)第34-36页
        2.4.4 篇章指(discourse deictic)第36-38页
        2.4.5 篇章下指(cataphora)第38页
        2.4.6 助指(determinativers)第38-39页
        2.4.7 概念关联(frame-based)第39-40页
    2.5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第40-51页
        2.5.1 指示代名词的语法化第42-46页
        2.5.2 指示形容词的语法化第46-51页
    2.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田阳壮语指示词第53-73页
    3.1 简介第53页
    3.2 语义(semantic)第53-55页
        3.2.1 近指t(?)n~4和远指t(?)m~4第53页
        3.2.2 指示词ku:i~4第53-54页
        3.2.3 指示词pei~3第54页
        3.2.4 田阳壮语指示词的语义系统第54-55页
    3.3 句法(syntax)第55-60页
        3.3.1 指示代名词第55-57页
        3.3.2 指示形容词第57-58页
        3.3.3 指示副词第58-59页
        3.3.4 历时遗留的指示词第59-60页
    3.4 语用(pragmatics)第60-65页
        3.4.1 情景指(situational use)第60页
        3.4.2 认同指(recognitional use)第60-61页
        3.4.3 回指(anaphoric use)第61-62页
        3.4.4 篇章指(discourse deictic)第62-63页
        3.4.5 篇章下指(cataphora)第63-64页
        3.4.6 助指(determinativers)第64页
        3.4.7 概念关联(frame-based)第64-65页
    3.5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第65-71页
        3.5.1 指示代名词的语法化第65-67页
        3.5.2 指示形容词的语法化第67-71页
    3.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4 龙州壮语指示词第73-93页
    4.1 概论第73页
    4.2 语义(semantic)第73-74页
        4.2.1 近指nai~(24)和远指niη~(24)第73-74页
        4.2.2 龙州壮语中的tuη~(24)第74页
        4.2.3 龙州壮语指示词的语义系统第74页
    4.3 句法(syntax)第74-81页
        4.3.1 指示代名词第75-76页
        4.3.2 指示形容词第76-78页
        4.3.3 指示副词第78-80页
        4.3.4 历时遗留的指示词第80-81页
    4.4 语用(pragmatics)第81-88页
        4.4.1 情景指(situational use)第81页
        4.4.2 认同指(recognitional use)第81-82页
        4.4.3 回指(anaphoric use)第82-83页
        4.4.4 篇章指(discourse deictic)第83-86页
        4.4.5 助指(determinativers)第86-87页
        4.4.7 概念关联(frame-based)第87-88页
    4.5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第88-92页
        4.5.1 指示代名词的语法化第88-91页
        4.5.2 指示形容词的语法化第91-92页
    4.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5 三个方言点指示词功能统计和分析第93-97页
    5.1 统计第93-94页
    5.2 分析总结第94-97页
        5.2.1 对统计表分析第94-96页
        5.2.2 广西南部壮语指示词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演变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长篇语料第100-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布洛陀》文本汉译研究
下一篇:桂林方言语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