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壮语论文

《布洛陀》文本汉译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布洛陀经诗译注》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 翻译及民族翻译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外的翻译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我国的翻译研究综述第12页
        1.2.3 民族翻译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4 壮语与汉语翻译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经诗》和《麽经》文本汉译概述第18-23页
    2.1 汉译原则第18-19页
    2.2 汉译体例及方法第19-23页
        2.2.1 汉译体例第19-21页
        2.2.2 汉译方法第21-23页
第三章 《经诗》和《麽经》汉译对比研究第23-53页
    3.1 从语言单位层级分析两者汉译差异第23-40页
        3.1.1 汉译选词差异第23-37页
        3.1.2 汉译短语差异第37-38页
        3.1.3 汉译句式差异第38-40页
    3.2 两者汉译选词部分的相关数据分析第40-43页
        3.2.1 汉译不同部分的词的变化归类第41页
        3.2.2 汉译不同部分的词的变化数据统计分析第41-43页
    3.3 从方块壮字分析两者对译差异第43-47页
        3.3.1 方块壮字相同,国际音标相同,汉译不同第44页
        3.3.2 方块壮字相同,国际音标不同,汉译不同第44-45页
        3.3.3 方块壮字不同,国际音标不同,汉译不同第45-46页
        3.3.4 方块壮字不同,国际音标相同,汉译不同第46-47页
    3.4 《经诗》和《麽经》部分汉译词汇具体对比研究第47-51页
    3.5 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经诗》和《麽经》汉译差异原因试析第53-75页
    4.1 翻译标准的影响第53-66页
        4.1.1 “信达雅”原则第54-58页
        4.1.2 《布洛陀》文本汉译中的“信达雅”翻译原则第58-64页
            4.1.2.1 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59-60页
            4.1.2.2 达——巧添虚词、词缀,题解注释诉传说第60-63页
            4.1.2.3 雅——巧用修辞,锦上添花第63-64页
        4.1.3 小结:“信达雅”原则对《布洛陀》汉译的影响第64-66页
    4.2 语言因素第66-69页
        4.2.1 追求翻译语言等值性和词义准确性第66-67页
        4.2.2 追求翻译句子及上下文词句的对称性第67-68页
        4.2.3 追求翻译词义的色彩性第68-69页
    4.3 文化因素第69-74页
        4.3.1 壮族文化因素的影响第70-72页
        4.3.2 民族文化接触、融合的影响第72-74页
    4.4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对壮汉对译及民族语文翻译的建议第75-78页
    5.1 《布洛陀》文本汉译中存在的问题第75-76页
    5.2 从语言角度和文化角度提出建议第76-78页
第六章 结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布洛陀经诗译注》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部分汉译对比表第84-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地区特色古籍资源数字化研究
下一篇:广西南部壮语指示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