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中国上市银行贷款结构与不良贷款率关系研究--基于银行细分贷款业务的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宏观经济背景第9页
        1.1.2 同业竞争环境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0页
        1.2.3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3 技术路线第12页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之处第12-14页
        1.4.1 主要贡献第12-13页
        1.4.2 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第14-26页
    2.1 文献综述第14-18页
        2.1.1 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国外研究动态第14-15页
        2.1.2 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国内研究动态第15-17页
        2.1.3 信贷集中度对银行风险影响分析第17-18页
    2.2 相关理论第18-26页
        2.2.1 信贷业务相关理论第18-19页
        2.2.2 不良贷款相关概述第19-21页
        2.2.3 不良贷款成因理论第21-23页
        2.2.4 供应链融资理论第23-24页
        2.2.5 资产证券化理论第24-26页
第3章 中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第26-38页
    3.1 中国上市银行基本情况第26-30页
        3.1.1 中国上市银行的分类第26页
        3.1.2 中国上市银行细分业务划分第26-27页
        3.1.3 中国上市银行行业发展现状第27-30页
    3.2 中国上市银行行业贷款现状分析第30-34页
        3.2.1 中国上市银行贷款总规模第30-31页
        3.2.2 中国上市银行行业贷款额分析第31-32页
        3.2.3 中国上市银行重点行业贷款额分析第32-34页
    3.3 中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状况分析第34-38页
        3.3.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分析第35-36页
        3.3.2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分析第36页
        3.3.3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分析第36-38页
第4章 行业信贷结构对不良贷款率影响的理论分析第38-46页
    4.1 上市银行行业信贷结构效应分析第38-40页
        4.1.1 银行信贷集中的收益效应第38页
        4.1.2 银行信贷集中的风险效应第38-39页
        4.1.3 信贷行业集中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路径第39-40页
    4.2 行业异质性影响不良贷款率的理论分析第40-43页
        4.2.1 行业还款能力影响不良贷款率第41-42页
        4.2.2 行业主动还款意愿影响不良贷款率第42页
        4.2.3 行业被动还款意愿影响不良贷款率第42-43页
    4.3 信贷行业贷款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第43-46页
        4.3.1 提高银行收益,降低风险的需要第43页
        4.3.2 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需要第43-44页
        4.3.3 国家金融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第44-46页
第5章 上市银行贷款结构与不良贷款率关系的实证分析第46-59页
    5.1 提出假设第46页
    5.2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第46-48页
    5.3 上市银行贷款结构与不良贷款率关系分析第48-52页
        5.3.1 变量的选取与检验第48页
        5.3.2 实证方法的说明第48页
        5.3.3 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建立第48-49页
        5.3.4 贷款结构与不良贷款关系的实证分析第49-51页
        5.3.5 实证结果与不足第51-52页
    5.4 归纳分析第52-54页
    5.5 相关建议第54-59页
        5.5.1 遵循贷款行业发展周期第54-55页
        5.5.2 优化细分行业贷款结构第55页
        5.5.3 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业监管第55-56页
        5.5.4 依据银行特征,合理调控贷款第56-57页
        5.5.5 盘活不良资产,提高使用效率第57-58页
        5.5.6 用供应链融资,寻找核心企业第58-59页
第6章 结论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供给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