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1-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3 技术路线第13页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第14-26页
    2.1 文献综述第14-22页
        2.1.1 关于美国“再工业化”的研究第14-18页
        2.1.2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第18-21页
        2.1.3 文献评述第21-22页
    2.2 相关理论第22-26页
        2.2.1 比较优势理论第22-23页
        2.2.2 产业竞争理论第23-24页
        2.2.3 新贸易保护理论第24-26页
第3章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的路径分析第26-45页
    3.1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分析第26-32页
        3.1.1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的背景第26-28页
        3.1.2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政策体系第28-31页
        3.1.3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成效第31-32页
    3.2“再工业化”前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32-41页
        3.2.1“再工业化”前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第32-38页
        3.2.2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境分析第38-41页
    3.3 美国“再工业化”影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分析第41-45页
        3.3.1 贸易壁垒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第41-42页
        3.3.2 产业资本回流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竞争力的影响第42-43页
        3.3.3 技术创新与封锁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竞争力的影响第43-44页
        3.3.4 先进制造业成本下降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本竞争力的影响第44-45页
第4章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5-58页
    4.1 美国“再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5-52页
        4.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第45-46页
        4.1.2 具体指标的构建第46页
        4.1.3 数据来源第46页
        4.1.4 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第46-48页
        4.1.5 实证分析第48-52页
    4.2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检验第52-58页
        4.2.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第52-54页
        4.2.2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第54-58页
第5章 提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第58-61页
    5.1 降低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积极拓展国内市场需求第58-59页
    5.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外来资本及技术依赖度第59页
    5.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使用人才资源第59-61页
第6章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力资本、R&D投入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下一篇:中国上市银行贷款结构与不良贷款率关系研究--基于银行细分贷款业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