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3.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3.2 选题的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0-13页 |
1.4.1 研究思路和结构 | 第10-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国内外关于真实型领导的研究 | 第14-19页 |
2.1.1 真实型领导的内涵 | 第14-15页 |
2.1.2 真实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 | 第15-17页 |
2.1.3 真实型领导的前因变量 | 第17-18页 |
2.1.4 真实型领导的影响效果 | 第18-19页 |
2.2 国内外关于工作倦怠的研究 | 第19-23页 |
2.2.1 工作倦怠的内涵 | 第19-20页 |
2.2.2 工作倦怠的结构与测量 | 第20-21页 |
2.2.3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 | 第21-22页 |
2.2.4 工作倦怠的结果变量 | 第22-23页 |
2.3 国内外关于同事支持的研究 | 第23-24页 |
第3章 理论模型与假设 | 第24-27页 |
3.1 真实型领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24-25页 |
3.2 同事支持对真实型领导与工作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25-27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27-38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27页 |
4.2 变量的测量 | 第27-30页 |
4.2.1 真实型领导的测量 | 第27-28页 |
4.2.2 工作倦怠的测量 | 第28-29页 |
4.2.3 同事支持的测量 | 第29页 |
4.2.4 控制变量 | 第29-30页 |
4.3 数据收集 | 第30-31页 |
4.4 问卷信效度分析 | 第31-38页 |
4.4.1 真实型领导的信效度分析 | 第31-33页 |
4.4.2 工作倦怠的信效度分析 | 第33-36页 |
4.4.3 同事支持的信效度分析 | 第36-38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38-46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页 |
5.2 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5.3 方差分析 | 第39-41页 |
5.3.1 主要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39页 |
5.3.2 主要变量在年龄上的差异 | 第39-40页 |
5.3.3 主要变量在学历上的差异 | 第40-41页 |
5.3.4 主要变量在单位性质上的差异 | 第41页 |
5.4 回归分析 | 第41-46页 |
5.4.1 真实型领导对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5.4.2 同事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 | 第43-4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6-53页 |
6.1 研究结果 | 第46页 |
6.2 结果讨论 | 第46-49页 |
6.2.1 真实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 | 第46-47页 |
6.2.2 同事支持对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 | 第47-48页 |
6.2.3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 | 第48-49页 |
6.3 管理启示 | 第49-51页 |
6.3.1 增强领导自我意识和修养水平,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 第49-50页 |
6.3.2 加强真诚沟通和互动,突出情感化管理理念 | 第50页 |
6.3.3 营造同事支持氛围,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 第50-51页 |
6.3.4 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实行相应的干预措施 | 第51页 |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59-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语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