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碳材料结构与官能化调控及其应用于锂硫电地和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6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电化学储能器件概述第13-21页
        1.3.1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与分类第15-16页
        1.3.2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第16-17页
            1.3.2.1 双电层电容器第16页
            1.3.2.2 法拉第准电容器第16-17页
            1.3.2.3 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第17页
        1.3.3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第17-18页
        1.3.4 超级电容器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4 锂硫电池第21-34页
        1.4.1 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1-23页
        1.4.2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第23页
        1.4.3 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3-34页
    1.5 论文选题依据和主要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实验设备及材料表征方法第36-42页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36-37页
    2.2 材料表征方法第37-39页
        2.2.1 热重分析第37-38页
        2.2.2 X-射线衍射第38页
        2.2.3 拉曼光谱第38页
        2.2.4 N2吸脱附测试分析第38页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38页
        2.2.6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8-39页
        2.2.7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9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9-42页
        2.3.1 锂硫电池电极极片的制备第39页
        2.3.2 超级电容器电极极片的制备第39页
        2.3.3 超级电容器三电极体系的组装第39页
        2.3.4 实验半电池的组装第39-40页
        2.3.5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40页
        2.3.6 循环伏安测试第40页
        2.3.7 交流阻抗测试第40页
        2.3.8 电容器漏电流测试第40-41页
        2.3.9 电容器性能参数计算原理第41-42页
第三章 以正硅酸乙酯(二氧化硅)为扩孔剂制备无序介孔碳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42-56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以正硅酸乙酯(二氧化硅)为扩孔剂制备无序介孔碳及其表征第43-46页
        3.2.1 碳前驱体的制备第43页
        3.2.2 以正硅酸乙酯(二氧化硅)为扩孔剂制备无序介孔碳第43-44页
        3.2.3 无序介孔碳的表征第44-46页
    3.3 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46-50页
        3.3.1 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6页
        3.3.2 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表征第46-50页
    3.4 无序介孔碳/硫复合电极的制备第50页
    3.5 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50-55页
        3.5.1 不同含硫量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比第50-52页
        3.5.2 含硫量 66.7wt%(DMC:S=1:2)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第52-55页
    3.6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掺硼无序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56-69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掺硼无序介孔碳的制备及表征第57-61页
        4.2.1 掺硼碳前驱体的制备第57页
        4.2.2 掺硼无序介孔碳的制备第57页
        4.2.3 掺硼无序介孔碳的表征第57-61页
    4.3 掺硼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61-63页
        4.3.1 掺硼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1页
        4.3.2 掺硼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表征第61-63页
    4.4 掺硼无序介孔碳/硫复合电极的制备第63页
    4.5 掺硼无序介孔碳/硫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63-68页
        4.5.1 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性能比较第64-67页
        4.5.2 循环伏安的比较第67-68页
    4.6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以氢氧化钾和氯化锌为联合扩孔剂制备无序介孔碳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69-79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以氢氧化钾和氯化锌为联合扩孔剂制备无序介孔碳及其表征第69-72页
        5.2.1 碳前驱体的制备第69页
        5.2.2 以氢氧化钾和氯化锌为联合扩孔剂制备无序介孔碳第69-70页
        5.2.3 无序介孔碳的表征第70-72页
    5.3 MC/S复合材料和PANI@MC/S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72-75页
        5.3.1 MC/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2页
        5.3.2 PANI@MC/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2页
        5.3.3 MC/S复合材料和PANI@MC/S复合材料的表征第72-75页
    5.4 MC/S复合材料和PANI@MC/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75-77页
    5.5 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热稳定掺氮还原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第79-96页
    6.1 引言第79页
    6.2 热稳定还原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第79-85页
        6.2.1 热稳定还原石墨烯的制备第79-80页
        6.2.2 热稳定掺氮还原石墨烯的表征第80-85页
    6.3 石墨烯工作电极的制备和电化学表征第85页
    6.4 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85-91页
        6.4.1 CV测试第85-88页
        6.4.2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88-90页
        6.4.3 漏电流测试第90页
        6.4.4 EIS测试第90-91页
    6.5 热稳定掺氮还原石墨烯电极材料高倍率循环性能优异的机理分析第91-94页
    6.6 小结第94-96页
第七章 结论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甲亚胺的环合及氧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由叔丁基炔银、叔丁基硫醇银构筑的高核银簇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