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41页 |
1.1 简介 | 第11-12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2-29页 |
1.2.1 炔银簇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2.2 炔银簇合物独特的结构类型 | 第12-21页 |
1.2.3 阴离子模板诱导形成的高核炔银化合物 | 第21-27页 |
1.2.4 巨大的富银硫属银簇 | 第27-29页 |
1.3 合成 | 第29-30页 |
1.4 性质研究 | 第30-35页 |
1.4.1 荧光性质 | 第30-33页 |
1.4.2 磁性 | 第33-34页 |
1.4.3 纳米材料 | 第34-35页 |
1.5 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35-36页 |
1.6 实验试剂和测试方式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第二章 三个一维链状叔丁基炔银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 第41-60页 |
2.1 概述 | 第41页 |
2.2 化合物的合成 | 第41-42页 |
2.3 结构 | 第42-50页 |
2.3.1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 | 第42-45页 |
2.3.2 化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45-50页 |
2.4 化合物的表征和性质 | 第50-55页 |
2.4.1 化合物的表征 | 第50-51页 |
2.4.2 化合物的性质 | 第51-55页 |
2.5 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第三章 一个氰基桥联的二维层状高核炔银簇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 第60-71页 |
3.1 概述 | 第60页 |
3.2 化合物的合成 | 第60-61页 |
3.3 化合物的结构 | 第61-66页 |
3.3.1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 | 第61-63页 |
3.3.2 化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63-66页 |
3.4 化合物的表征和性质 | 第66-67页 |
3.4.1 化合物4的纯度 | 第66页 |
3.4.2 化合物4的荧光性质 | 第66-67页 |
3.5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四章 合理合成、结构描述和理论预测孤立的Agn (n = 5, 8, 12)炔银簇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 第71-86页 |
4.1 概述 | 第71-72页 |
4.2 化合物的合成 | 第72-73页 |
4.3 结构 | 第73-76页 |
4.3.1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 | 第73-74页 |
4.3.2 化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74-76页 |
4.3.3 讨论 | 第76页 |
4.4 化合物的表征与性质 | 第76-82页 |
4.4.1 化合物的表征 | 第76-77页 |
4.4.2 化合物的性质 | 第77-82页 |
4.5 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五章 阴离子模板诱导形成的零维和一维的高核银簇 | 第86-130页 |
5.1 概述 | 第86-88页 |
5.2 化合物的合成 | 第88-89页 |
5.3 结构 | 第89-101页 |
5.3.1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 | 第89-92页 |
5.3.2 化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92-101页 |
5.3.3 讨论 | 第101页 |
5.4 化合物的表征和性质 | 第101-123页 |
5.4.1 化合物8的荧光性质 | 第101-102页 |
5.4.2 化合物9的表征与性质 | 第102-107页 |
5.4.3 化合物10的表征与性质 | 第107-112页 |
5.4.4 化合物11的表征和性质 | 第112-12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第六章 具有螃蟹型的全硫醇配体稳定的Ag28S23荧光纳米簇 | 第130-142页 |
6.1 概述 | 第130页 |
6.2 化合物的合成 | 第130-131页 |
6.3 结构 | 第131-135页 |
6.3.1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 | 第131-132页 |
6.3.2 化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132-135页 |
6.4 化合物的表征和性质 | 第135-138页 |
6.4.1 化合物12的表征 | 第135-137页 |
6.4.2 化合物12的性质 | 第137-13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