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方外作家研究--以杜光庭和贯休为中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前蜀文学繁荣的原因 | 第9-11页 |
0.1.1 励精图治,雅纳诤言 | 第9-10页 |
0.1.2 休养生息,减轻赋税 | 第10页 |
0.1.3 重视文教,恢复科举 | 第10-11页 |
0.2 前蜀方外作家 | 第11-15页 |
0.2.1 前蜀道教作家 | 第12-13页 |
0.2.2 前蜀佛教作家 | 第13-15页 |
1 杜光庭入蜀后的文学创作 | 第15-33页 |
1.1 杜光庭的诗歌 | 第15-21页 |
1.1.1 七言诗 | 第17-18页 |
1.1.2 宝塔诗 | 第18-21页 |
1.2 杜光庭的小说 | 第21-33页 |
1.2.1 思想内容 | 第21-28页 |
1.2.2 艺术特色 | 第28-33页 |
2 贯休入蜀后的文学创作 | 第33-45页 |
2.1 思想内容 | 第33-40页 |
2.1.1 歌功颂德 | 第33-35页 |
2.1.2 劝谏讽喻 | 第35-37页 |
2.1.3 寄赠唱和 | 第37-40页 |
2.2 艺术风格 | 第40-43页 |
2.3 地位及影响 | 第43-45页 |
3 从僧道作家看五代至宋初的宗教文学走向 | 第45-50页 |
3.1 道教的影响逐渐降低 | 第45-47页 |
3.1.1 道士作家与文学创作主流群体逐渐疏远 | 第45-46页 |
3.1.2 作品中的宗教因素直接显露 | 第46-47页 |
3.2 佛教的影响逐渐增强 | 第47-50页 |
3.2.1 僧人作家与世俗文人交往增多 | 第47-48页 |
3.2.2 作品中的宗教因素间接隐晦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