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述 | 第11-13页 |
0.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0.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0.2.3 评述 | 第13页 |
0.3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5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3.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0.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0.4.1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5页 |
0.4.2 研究思路的创新 | 第15-16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工作方法 | 第16-19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1.1.1 校园暴力 | 第16页 |
1.1.2 学校社会工作 | 第16-17页 |
1.1.3 行为修正 | 第17页 |
1.1.4 理性情绪治疗 | 第17页 |
1.2 工作方法 | 第17-19页 |
1.2.1 个案工作的定义 | 第17页 |
1.2.2 个案工作的技巧 | 第17-18页 |
1.2.3 个案工作的目标 | 第18-19页 |
2 D中学校园暴力问题治理的现状 | 第19-26页 |
2.1 临沂市D中学校园暴力问题的调查及分析 | 第19-24页 |
2.1.1 学校简介 | 第19页 |
2.1.2 调查对象 | 第19页 |
2.1.3. 调查方法 | 第19页 |
2.1.4 调查内容(附调查问卷表格) | 第19-20页 |
2.1.5 资料分析方法 | 第20页 |
2.1.6 初中校园暴力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20-24页 |
2.2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治理的现状 | 第24-26页 |
2.2.1 社工机构偏少,社会支持力量参与不足 | 第24页 |
2.2.2 缺乏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团队的能力有限 | 第24页 |
2.2.3 工作者的服务缺乏持续性,欠缺后续跟踪服务 | 第24-26页 |
3 个案工作介入传统教育模式下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的实施过程 | 第26-38页 |
3.1 接案 | 第26-28页 |
3.2 个案工作预估 | 第28-29页 |
3.2.1 案主的基本资料 | 第28-29页 |
3.2.2 案主问题界定与分析 | 第29页 |
3.3 个案工作的的实施 | 第29-30页 |
3.3.1 制定服务目标 | 第29页 |
3.3.2 制定服务计划 | 第29-30页 |
3.3.3 工作者角色 | 第30页 |
3.4 个案介入过程 | 第30-36页 |
3.4.1 第一次介入——面谈 | 第30-31页 |
3.4.2 第二次介入——面谈 | 第31-32页 |
3.4.3 第三次介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 第32-34页 |
3.4.4 第四次介入——开展厌恶疗法 | 第34页 |
3.4.5 第五次介入——行为代币制活动 | 第34-36页 |
3.5 个案评估 | 第36页 |
3.5.1 过程评估 | 第36页 |
3.5.2 结果评估 | 第36页 |
3.6 结案 | 第36-38页 |
4 个案工作介入情感缺失模式下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的实施过程 | 第38-47页 |
4.1 个案的基本资料及监护人家庭情况 | 第38页 |
4.2 个案来源——接案 | 第38-39页 |
4.2.1 接案的原因 | 第38页 |
4.2.2 接案的途径 | 第38-39页 |
4.3 个案问题预估 | 第39页 |
4.3.1 案主问题的界定 | 第39页 |
4.4 个案的实施 | 第39-40页 |
4.4.1 制定服务目标 | 第39-40页 |
4.4.2 制定服务计划 | 第40页 |
4.5 个案介入过程 | 第40-44页 |
4.5.1 针对案主进行系列访谈 | 第40-43页 |
4.5.2 针对家庭进行系列访谈 | 第43-44页 |
4.6 个案评估 | 第44-45页 |
4.6.1 过程评估 | 第44-45页 |
4.6.2 结果评估 | 第45页 |
4.7 结案与跟踪服务 | 第45-47页 |
4.7.1 结案原因 | 第45页 |
4.7.2 个案目标达成情况 | 第45-47页 |
5 结论及相关对策 | 第47-50页 |
5.1 结论 | 第47-48页 |
5.2 对策 | 第48-50页 |
5.2.1 加强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驻校社工的发展 | 第48页 |
5.2.2 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 第48-49页 |
5.2.3 完善学校教育制度,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 第49页 |
5.2.4 加强个人系统、家庭系统、学校系统、社会系统的有机结合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