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多种能源富集规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含油气系统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2.2 多种能源富集规律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3 准南缘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2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3页 |
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4-20页 |
2.1.1 构造分区特征 | 第14-16页 |
2.1.2 构造圈闭特征 | 第16-18页 |
2.1.3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8-20页 |
2.2 区域地层沉积及特征 | 第20-23页 |
第3章 侏罗系能源类型及组合分析 | 第23-35页 |
3.1 常规含油气区的划分 | 第23-27页 |
3.1.1 昌吉凹陷含油气区 | 第23-25页 |
3.1.2 阜康凹陷含油气区 | 第25-27页 |
3.2 准南缘煤层气藏研究 | 第27-32页 |
3.2.1 煤层地质特征 | 第27-29页 |
3.2.2 准南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及标准 | 第29-32页 |
3.3 准南地区油砂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3.4 盆地多种能源组合分析 | 第33-35页 |
3.4.1 单一能源矿产发育区 | 第33-34页 |
3.4.2 多种能源矿产叠合发育区 | 第34-35页 |
第4章 准南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 | 第35-44页 |
4.1 模拟基础参数研究 | 第35-37页 |
4.2 准南中段生烃模拟 | 第37-39页 |
4.2.1 准南中段西部生烃模拟 | 第37-39页 |
4.2.2 准南中段东部生烃模拟 | 第39页 |
4.3 准南东段页岩油气成藏预测 | 第39-44页 |
4.3.1 准南东段生烃模拟 | 第40-42页 |
4.3.2 准南东段多种能源成藏模式 | 第42-44页 |
第5章 准南侏罗系多种能源富集规律 | 第44-56页 |
5.1 多种能源富集规律 | 第44-46页 |
5.1.1 能源平面展布规律 | 第44页 |
5.1.2 能源纵向展布规律 | 第44-46页 |
5.2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46-53页 |
5.2.1 热演化对能源矿产成藏的影响 | 第46-48页 |
5.2.2 构造对能源矿产成藏的影响 | 第48-51页 |
5.2.3 沉积格局对能源矿产成藏的影响 | 第51-53页 |
5.3 多种能源富集模式及有利区优选 | 第53-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 | 第64页 |